李妙斋:寻找回来的英雄
迁往薛家寨。薛家寨成为红二十六军和各游击队的后方基地,成为红军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
党、政、军机关的建立,标志着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李妙斋是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1933年3月,照金、旬邑等游击队在薛家寨成立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统一领导耀县、旬邑、宜君等地游击队,李妙斋任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队伍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根据地,巩固大后方。薛家寨成为照金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关于土地革命的指示,在照金苏区实行土地改革。李妙斋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建立了以薛家寨为中心的24个农民协会,成立了24个村农会和村妇联、儿童团、赤卫队,废除了国民政府设置的保甲制度和地租、债务,肃清了敌特分子,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照金苏区迅速扩大,形成了以照金为中心,横跨当时耀县、淳化、宜君、同官五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苏区。在鼎盛时期,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扩展到陕甘两省14个县,面积数万平方公里。
保卫薛家寨的遇难者
从薛家寨一号到四号寨,必经李妙斋烈士墓。李妙斋烈士墓旁边还埋葬着与他一起牺牲的警卫员武功同志。“这警卫员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是武功县人,埋葬的时候就叫了武功。”守护烈士墓的保安介绍说。
照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卫薛家寨有两次战斗,李妙斋是在第一次战斗中牺牲的。
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会议之后,照金苏区得到巩固发展,红军迅速壮大,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重视。9月,照金苏区红军主力北上作战,国民党刘文伯部趁机汇合耀县夏老幺及淳化、旬邑、正宁、宜君、同官等县民团千余人向照金苏区发难。
1933年9月21日清早,国民党地方民团和庙湾、柳林、瑶曲、稠桑以及照金的反动武装,在夏老幺的指挥下,纠集民团近千人,从黑田峪、鸡架山、后沟巴、南趟四面偷袭薛家寨。据当时在薛家寨军械修理所负责枪支修理工作的桂生芳回忆,当时红军主力在外线作战,根据地仅有李妙斋、张秀山率领的特务队。敌人进攻的这一天,特务队也没在寨子,他们到三四十里外的老爷岭作战。于是,对付这千余名民团进攻的作战任务就落在了修械所、被服厂、红军医院及后勤人员等一百多人的肩上。
桂生芳在回忆中写到,那天早上八九点钟时,敌人从后梁攻上来,我们立即全部武装起来,投入了紧张的战斗。这一天雨雪交加,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战斗非常艰苦。我们用自己制造的手榴弹、地雷炸得敌人尸横遍野。特别是地雷战,把敌人炸死了不计其数,整个后梁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李妙斋、张秀山带领特务队在黑田峪、老爷岭和敌人作战后,下午又到秀房沟和敌人接火,战斗结束后,又赶回后梁支援我们。
与李妙斋当日一起战斗的张秀山后来回忆,我军主力在旬邑接连取胜之时,国民党的1个正规团,4个县民团向我照金苏区发起疯狂“围剿”。为了粉碎敌军“围剿”,李妙斋和我带领游击队主力到高山槐、老爷岭地区与敌军作战,将敌人打退了。
9月21日拂晓,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领部队回到秀房沟。突然,哨兵发现从黑田峪方向偷偷摸摸地冒出了一股敌人,游击队立即又投入战斗。经过激战,又将敌人击退。这时,薛家寨山上忽然枪声大作。原来,敌人从后沟向薛家寨发起猛攻。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领的游击队顾不得饥饿疲劳,冒雨奔向山寨。寨上只留了一个政治保卫队,剩下的是修械所、红军医院、被服厂的工人、医护人员。他们纷纷拿起武器,跑到各个哨位阻击敌人。敌人攻势虽猛,但我军毫不示弱,用自己制造的麻辫炸弹和土地雷,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尸横遍野。李妙斋、张秀山带队赶到山寨,看到守寨同志打得痛快淋漓,立即将部队散开,加强各哨位的阻击火力。战斗进行到下午,敌人不支,开始溃退。但是,狡猾的敌人在树林里埋伏了几个射手。李妙斋想乘胜追击,就走出北哨门的堞墙。当他刚要吹响哨子集合部队时,却被埋伏在树林里的柳林民团萧振山部的几个狙击手冷枪打中,倒在了距后哨门一百多米的一号寨子北坡的桦树峁上。
李妙斋牺牲时年仅30岁,根据地的军民十分悲痛。黑田峪村的村民祁振海自愿捐出家里的两口棺材,由杨生财和冯夏、冯劳、李福奎几个人,把李妙斋和与他一起牺牲的警卫员武功掩埋在距离他们牺牲地不远的北坡上。
薛家寨第二次保卫战失败后,攻上山的敌军扒开了李妙斋和武功的坟墓。棺木露在外边,风吹雨打。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杨玉财与当地群众数人偷偷上了寨子,将被破坏的李妙斋与武功的坟墓重新修好。
此后每到李妙斋忌日,当地群众都要自发地前去为烈士扫墓,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部分图片由照金纪念馆提供,特别致谢!)
党、政、军机关的建立,标志着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李妙斋是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1933年3月,照金、旬邑等游击队在薛家寨成立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统一领导耀县、旬邑、宜君等地游击队,李妙斋任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队伍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根据地,巩固大后方。薛家寨成为照金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关于土地革命的指示,在照金苏区实行土地改革。李妙斋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建立了以薛家寨为中心的24个农民协会,成立了24个村农会和村妇联、儿童团、赤卫队,废除了国民政府设置的保甲制度和地租、债务,肃清了敌特分子,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照金苏区迅速扩大,形成了以照金为中心,横跨当时耀县、淳化、宜君、同官五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苏区。在鼎盛时期,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扩展到陕甘两省14个县,面积数万平方公里。
保卫薛家寨的遇难者
从薛家寨一号到四号寨,必经李妙斋烈士墓。李妙斋烈士墓旁边还埋葬着与他一起牺牲的警卫员武功同志。“这警卫员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是武功县人,埋葬的时候就叫了武功。”守护烈士墓的保安介绍说。
照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卫薛家寨有两次战斗,李妙斋是在第一次战斗中牺牲的。
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会议之后,照金苏区得到巩固发展,红军迅速壮大,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重视。9月,照金苏区红军主力北上作战,国民党刘文伯部趁机汇合耀县夏老幺及淳化、旬邑、正宁、宜君、同官等县民团千余人向照金苏区发难。
1933年9月21日清早,国民党地方民团和庙湾、柳林、瑶曲、稠桑以及照金的反动武装,在夏老幺的指挥下,纠集民团近千人,从黑田峪、鸡架山、后沟巴、南趟四面偷袭薛家寨。据当时在薛家寨军械修理所负责枪支修理工作的桂生芳回忆,当时红军主力在外线作战,根据地仅有李妙斋、张秀山率领的特务队。敌人进攻的这一天,特务队也没在寨子,他们到三四十里外的老爷岭作战。于是,对付这千余名民团进攻的作战任务就落在了修械所、被服厂、红军医院及后勤人员等一百多人的肩上。
桂生芳在回忆中写到,那天早上八九点钟时,敌人从后梁攻上来,我们立即全部武装起来,投入了紧张的战斗。这一天雨雪交加,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战斗非常艰苦。我们用自己制造的手榴弹、地雷炸得敌人尸横遍野。特别是地雷战,把敌人炸死了不计其数,整个后梁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李妙斋、张秀山带领特务队在黑田峪、老爷岭和敌人作战后,下午又到秀房沟和敌人接火,战斗结束后,又赶回后梁支援我们。
与李妙斋当日一起战斗的张秀山后来回忆,我军主力在旬邑接连取胜之时,国民党的1个正规团,4个县民团向我照金苏区发起疯狂“围剿”。为了粉碎敌军“围剿”,李妙斋和我带领游击队主力到高山槐、老爷岭地区与敌军作战,将敌人打退了。
9月21日拂晓,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领部队回到秀房沟。突然,哨兵发现从黑田峪方向偷偷摸摸地冒出了一股敌人,游击队立即又投入战斗。经过激战,又将敌人击退。这时,薛家寨山上忽然枪声大作。原来,敌人从后沟向薛家寨发起猛攻。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领的游击队顾不得饥饿疲劳,冒雨奔向山寨。寨上只留了一个政治保卫队,剩下的是修械所、红军医院、被服厂的工人、医护人员。他们纷纷拿起武器,跑到各个哨位阻击敌人。敌人攻势虽猛,但我军毫不示弱,用自己制造的麻辫炸弹和土地雷,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尸横遍野。李妙斋、张秀山带队赶到山寨,看到守寨同志打得痛快淋漓,立即将部队散开,加强各哨位的阻击火力。战斗进行到下午,敌人不支,开始溃退。但是,狡猾的敌人在树林里埋伏了几个射手。李妙斋想乘胜追击,就走出北哨门的堞墙。当他刚要吹响哨子集合部队时,却被埋伏在树林里的柳林民团萧振山部的几个狙击手冷枪打中,倒在了距后哨门一百多米的一号寨子北坡的桦树峁上。
李妙斋牺牲时年仅30岁,根据地的军民十分悲痛。黑田峪村的村民祁振海自愿捐出家里的两口棺材,由杨生财和冯夏、冯劳、李福奎几个人,把李妙斋和与他一起牺牲的警卫员武功掩埋在距离他们牺牲地不远的北坡上。
薛家寨第二次保卫战失败后,攻上山的敌军扒开了李妙斋和武功的坟墓。棺木露在外边,风吹雨打。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杨玉财与当地群众数人偷偷上了寨子,将被破坏的李妙斋与武功的坟墓重新修好。
此后每到李妙斋忌日,当地群众都要自发地前去为烈士扫墓,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部分图片由照金纪念馆提供,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