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社会帮教工作既是监狱提升教育改造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社会了解监狱的重要途径。分析监狱社会帮教工作的重要性,从监狱、社会、服刑人员三个维度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帮教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从组织保障、制度完善等角度提出对策,切实将监狱社会帮教工作抓实、抓牢、抓好。
监狱工作旨在将服刑人员改造成认罪服法、爱党爱国、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将“矫治好、改造好”作为工作目标,“改造人”已经凸显为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具有社会化和经济集约化的社会帮教改造模式,是传统的服刑人员改造模式所不具有的,不仅符合监狱改造工作的新要求,而且切实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监狱社会帮教工作有利于服刑人员感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大家庭关怀和亲人的温暖,促使服刑人员深刻反省罪行,进一步认罪服法;有利于为服刑人员带来远离的社会信息,感受到时代脉搏,开阔眼界,缓解压力,充实精神生活,建立正确认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再社会化;有利于争取社会支持,让社会人士真正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树立新时代监狱的正面形象。
监狱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监狱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1、监狱教育改造的职能发挥存在局限
监狱民警普遍认为,安全稳定是大事,社会帮教对服刑人员改造起不了太大作用。监狱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主要力量是民警,而民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育管理上,所以服刑人员的家庭问题、子女就学就业、回归就业等现实问题,一时间根本无法依靠民警得到有效的解决;部分监狱工作思路比较封闭,不愿意走出去看看,也不愿意请进来学学,对社会帮教缺乏主动联系和积极引进的意识,社会帮教工作一直受到制约,未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2、社会帮教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监狱社会帮教主要集中在服刑人员家属进监的亲情帮教,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进监的集体帮教,主要开展形势政策、思想道德等教育,而开展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创业指导的少;一对多的帮教偏向灌输式、呵护式,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现有的帮教次数不够,并且帮教主要集中在本省籍服刑人员,外省籍服刑人员和边远地区服刑人员的社会帮教基本没有。从满足全监服刑人员需求角度来说,一对一、多对一的多需求帮教,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帮教面窄、次数不多、质量不高。
3、缺乏长效考核机制
社会帮教活动流于形式,满足于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相应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少社会帮教主要集中在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时段,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迫于任务压力,缺乏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不提前筛选帮教人员、研究帮教对象、调查帮教内容,活动过程中帮教人员不负责任的态度、敷衍搪塞的行为,都不利于工作的发展。一般帮教活动都是一次性的,活动时间和效果有限,即便是一些经常性开展的帮教活动,效果上也缺乏持续性。民警以及帮教人员对效果和作用不进行后期的沟通和分析,也就不存在对症下药的方案调整和措施改进。
(二)社会认可度低、重视不够
1、社会对监狱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监狱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相对严格的管理,与监狱外的社会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较疏远,社会对监狱的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硬件设施陈旧、软件配套不足、对服刑人员以暴制暴等,再加上一些社会媒体对监狱人性化管理的失实报道,形成了不少误解,对监狱工作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力量参与到监狱社会帮教工作中来。
监狱工作旨在将服刑人员改造成认罪服法、爱党爱国、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将“矫治好、改造好”作为工作目标,“改造人”已经凸显为监狱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具有社会化和经济集约化的社会帮教改造模式,是传统的服刑人员改造模式所不具有的,不仅符合监狱改造工作的新要求,而且切实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监狱社会帮教工作有利于服刑人员感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大家庭关怀和亲人的温暖,促使服刑人员深刻反省罪行,进一步认罪服法;有利于为服刑人员带来远离的社会信息,感受到时代脉搏,开阔眼界,缓解压力,充实精神生活,建立正确认知,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再社会化;有利于争取社会支持,让社会人士真正了解和支持监狱工作,树立新时代监狱的正面形象。
监狱社会帮教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监狱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1、监狱教育改造的职能发挥存在局限
监狱民警普遍认为,安全稳定是大事,社会帮教对服刑人员改造起不了太大作用。监狱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主要力量是民警,而民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育管理上,所以服刑人员的家庭问题、子女就学就业、回归就业等现实问题,一时间根本无法依靠民警得到有效的解决;部分监狱工作思路比较封闭,不愿意走出去看看,也不愿意请进来学学,对社会帮教缺乏主动联系和积极引进的意识,社会帮教工作一直受到制约,未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2、社会帮教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监狱社会帮教主要集中在服刑人员家属进监的亲情帮教,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进监的集体帮教,主要开展形势政策、思想道德等教育,而开展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创业指导的少;一对多的帮教偏向灌输式、呵护式,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现有的帮教次数不够,并且帮教主要集中在本省籍服刑人员,外省籍服刑人员和边远地区服刑人员的社会帮教基本没有。从满足全监服刑人员需求角度来说,一对一、多对一的多需求帮教,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帮教面窄、次数不多、质量不高。
3、缺乏长效考核机制
社会帮教活动流于形式,满足于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相应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少社会帮教主要集中在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时段,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迫于任务压力,缺乏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不提前筛选帮教人员、研究帮教对象、调查帮教内容,活动过程中帮教人员不负责任的态度、敷衍搪塞的行为,都不利于工作的发展。一般帮教活动都是一次性的,活动时间和效果有限,即便是一些经常性开展的帮教活动,效果上也缺乏持续性。民警以及帮教人员对效果和作用不进行后期的沟通和分析,也就不存在对症下药的方案调整和措施改进。
(二)社会认可度低、重视不够
1、社会对监狱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监狱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相对严格的管理,与监狱外的社会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较疏远,社会对监狱的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硬件设施陈旧、软件配套不足、对服刑人员以暴制暴等,再加上一些社会媒体对监狱人性化管理的失实报道,形成了不少误解,对监狱工作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力量参与到监狱社会帮教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