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它紧密切合历史发展趋势,饱含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以人为本的精髓实质,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断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广泛凝聚青海人民的精神力量,提升青海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只有“高举思想旗帜,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浸润力,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1]才能牢固树立休戚与共、命运相通的共同体意识,理性应对地域广阔的西部饱含多民族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让中华文化之光照亮青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不断引领聚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促进中华民族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面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安全层面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青海省需要深刻理解、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始终坚持“大治理”“大平安”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12]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巩固青海稳疆固疆的战略地位,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方式,深入推进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保障公共安全”,[13]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同时确保青海人民安定、有序、积极的生活,有谋略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更加安定有序的现代化新青海。
一个民族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引,而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伟大复兴的光芒前景,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依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青海省虽地处高原,氧气稀薄,但是从不缺乏精神与信仰,自1949年青海解放以来,青海在不断奋进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等等,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深叶茂的精神谱系中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同时也是青海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它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可贵且意义深刻。因此,广大青海人民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凝聚好青海强大的精神支撑,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青海省学校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也要深刻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研究、宣讲工作,合理开展专题研讨,要用青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讲透彻,大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代会精神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载《前进》,2017(01):4-9页。
[2][3][6][8][9][10][11][13]信长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载《青海日报》,2022-06-06(001)。
[4]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中国民政》,2021(20):4-6页。
[5]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载《人民日报》,2022-01-18(002).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0653。
[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19(19):16-21页。
[12]《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载《当代贵州》,2017(11):61页。
作者简介
杨 旭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安全层面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青海省需要深刻理解、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始终坚持“大治理”“大平安”理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12]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巩固青海稳疆固疆的战略地位,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方式,深入推进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保障公共安全”,[13]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同时确保青海人民安定、有序、积极的生活,有谋略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更加安定有序的现代化新青海。
一个民族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引,而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伟大复兴的光芒前景,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依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青海省虽地处高原,氧气稀薄,但是从不缺乏精神与信仰,自1949年青海解放以来,青海在不断奋进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等等,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深叶茂的精神谱系中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同时也是青海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它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可贵且意义深刻。因此,广大青海人民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凝聚好青海强大的精神支撑,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青海省学校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也要深刻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研究、宣讲工作,合理开展专题研讨,要用青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讲透彻,大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代会精神在全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载《前进》,2017(01):4-9页。
[2][3][6][8][9][10][11][13]信长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载《青海日报》,2022-06-06(001)。
[4]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载《中国民政》,2021(20):4-6页。
[5]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载《人民日报》,2022-01-18(002).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0653。
[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2019(19):16-21页。
[12]《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载《当代贵州》,2017(11):61页。
作者简介
杨 旭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