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5版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有效融合路径探析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则对学生思想、生活、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指导,深化学生思想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党的领导,明确目标追求。另一方面,思政课的开设及实践教学的深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党的全面认识。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战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决抵御错误思潮,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党建教育实效。
  以思政课教学夯实学生党建工作理论根基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入党动机的盲目性。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有的学生认为入党可以拥有权力,存在严重的虚荣心,使得学生党员的发展受到影响。新时代下,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堂“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实效,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夯实党建工作理论根基,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3]不仅要用系统化、科学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理论,逐步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做出贡献。
  (一)渗入“四史”教育,帮助学生明理促行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史内容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黑暗中一步一步探索前行、一步一步走向强盛的逻辑脉络,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四个自信”;学习新中国史能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汲取丰富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奋斗意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实现人民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改革开放史则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引领,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展现时代际遇下人们的理想信念和进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信心,奋勇前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宏阔壮丽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同时,真切地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吸收养分、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成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融入“中国故事”,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以故事呈现生动画面、以故事诉说真实情感。故事中承载着思想、渗透着理念、蕴含着价值观,要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地将“中国故事”融入思政课堂,对于增强学生感召力、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4]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关键,这是精神之“钙”,是“软骨病”的病因。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无数的革命先烈坚定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念而忘我牺牲的事迹;红军战士不惧现实挑战,坚守理想夺取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英勇事迹;钱学森、王进喜、张桂梅、黄文秀等不同时期涌现出的榜样人物坚持理想、不断奋进的故事,等等,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传达思想,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共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挖掘现实生活中学生追求理想的真实故事,分享切身体验,以激发其他学生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信心,在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国家理想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为实现新时代我们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引入“热点话题”,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既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体现时代性。国家发展、社会热议话题、民生民怨问题始终是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的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正视这些学生关心的时代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切实引导学生的正确认知。比如:针对雾霾天气、气候异变问题引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结合这三年来党领导人民抗击新冠疫情伟大事迹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及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境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有些学生关注的孟晚舟事件、佩罗西窜台事件、俄乌冲突等也需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不得不说,引入这些“热点话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事件的内在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并且合理地将党的理论、国家方针渗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全面认识。
  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功能,创新学生党建新形式
  基于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相关性、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融通性,两者既有影响又相互促进。因此,在现实中充分依托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