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速构建“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枢纽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集团为重点,进一步优化集团的组织架构,考虑升格广西数字集团为省直平台企业,选优配强运营管理队伍,努力将数字广西集团打造为广西数字标杆企业,争取在“十四五”末跻身全国大数据知名企业。
三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普及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四)提升创新硬核:打通广西数字经济“产学研用”链条
创新是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一招。对广西而言,更要将有限而宝贵的创新资源投入到主战场,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一批产业化研发成果。
一是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工程,摸清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找准广西数字经济“卡脖子”技术的清单,针对“卡脖子”技术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环节,面向国内外集聚高端创新优势资源实施“揭榜挂帅”制,聚力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力争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在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加快谋划组建综合性的广西数字经济研究院,打造出若干个自治区级实验室,实现广西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商业应用、产业化、效益化全流程闭环的创新体系。
三是推动科研组织范式创新,支持广西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研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深入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技术应用合作,以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为抓手,优化调整项目库,提高与东盟直接合作的项目比例,增强信息港项目建设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机构作用,加强与东盟高校、企业、联盟等合作,打造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面向东盟的数字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典型应用场景,为我国拓展东盟数字技术应用市场提供应用示范。
(五)打造聚才“洼地”:致力构建面向东盟数字人才高地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数字人才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之间,⑤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各地招贤纳士的“抢人大战”仍在持续,在此背景下,广西不仅要考虑引得进外地人才,还要考虑育得好本地人才,更要守得住已有人才,需要综合施策,用政策、事业、环境、待遇等留住人才。
一是引才应突出以用为本聚人才,支持条件好实力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人才需求,集聚一批能主持关键技术攻关、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千方百计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用人单位可灵活运用顾问指导、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退休特聘、候鸟服务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人才。
二是育才应突出学用结合,要发挥企业在综合型数字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型数字人才内部选拔培养体系和人才开发投入体系。提高高校数字人才培养能力,引导高校根据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研究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为数字经济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三是留才应突出以才为本,不断完善人才制度,如大数据企业员工,在广西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骨干人才,可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全部予以返还奖励。又如对柔性引进的数字人才,可在引进单位参加职称评审,享受广西人才补贴政策,并对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劳务报酬,可以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优化人才环境和丰富人才发展空间。以引育留并重,坚持久久为功,致力打造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才高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http://gx.people.com.cn/n2/2023/0627/c179430-40471587.html。
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④数据来源:《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⑤数据来源:《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作者简介
陈智霖 广西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发展等
杨 鹏 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与战略决策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等
三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普及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四)提升创新硬核:打通广西数字经济“产学研用”链条
创新是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一招。对广西而言,更要将有限而宝贵的创新资源投入到主战场,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一批产业化研发成果。
一是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工程,摸清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找准广西数字经济“卡脖子”技术的清单,针对“卡脖子”技术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环节,面向国内外集聚高端创新优势资源实施“揭榜挂帅”制,聚力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力争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在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加快谋划组建综合性的广西数字经济研究院,打造出若干个自治区级实验室,实现广西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商业应用、产业化、效益化全流程闭环的创新体系。
三是推动科研组织范式创新,支持广西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研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深入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技术应用合作,以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为抓手,优化调整项目库,提高与东盟直接合作的项目比例,增强信息港项目建设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机构作用,加强与东盟高校、企业、联盟等合作,打造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面向东盟的数字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典型应用场景,为我国拓展东盟数字技术应用市场提供应用示范。
(五)打造聚才“洼地”:致力构建面向东盟数字人才高地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数字人才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之间,⑤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各地招贤纳士的“抢人大战”仍在持续,在此背景下,广西不仅要考虑引得进外地人才,还要考虑育得好本地人才,更要守得住已有人才,需要综合施策,用政策、事业、环境、待遇等留住人才。
一是引才应突出以用为本聚人才,支持条件好实力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人才需求,集聚一批能主持关键技术攻关、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千方百计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用人单位可灵活运用顾问指导、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退休特聘、候鸟服务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人才。
二是育才应突出学用结合,要发挥企业在综合型数字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型数字人才内部选拔培养体系和人才开发投入体系。提高高校数字人才培养能力,引导高校根据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研究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为数字经济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三是留才应突出以才为本,不断完善人才制度,如大数据企业员工,在广西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骨干人才,可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全部予以返还奖励。又如对柔性引进的数字人才,可在引进单位参加职称评审,享受广西人才补贴政策,并对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劳务报酬,可以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优化人才环境和丰富人才发展空间。以引育留并重,坚持久久为功,致力打造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才高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http://gx.people.com.cn/n2/2023/0627/c179430-40471587.html。
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
④数据来源:《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⑤数据来源:《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作者简介
陈智霖 广西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发展等
杨 鹏 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与战略决策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