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贵州实践
变成新农活”的“新三变”发展模式,按照“先谋事、再聚才、推产品、搞整合、强链条、闯新路”的“六步走”工作步骤和举措,榕江立足新媒体产业发展优势,充分运用全县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积极动员全县群众自发拍摄赛事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媒体宣传“村超”足球赛事,实现了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关注效应高的效果。通过数字赋能,让榕江享受到了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极大地增强了贵州“村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赛事品牌化发展,助力数字乡村新产业新模式发展。
新媒体产业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深度融合为基础,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数字乡村互联互通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地区对新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数字化、信息化的乡村业态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根本。新媒体建设并不是数字乡村的简单运用,而是涉及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塑。从横向层面,要大力推动新媒体与主流媒体、区域融媒体全方位融合。从纵向上,需要新媒体技术与乡村实际生活深度融合,上下贯通、互融互通,从而使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常态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以人才培育为关键,激发数字乡村建设内在力量
在数字乡村推进下,提升农民新媒体素养是提升农民数字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有助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深入实施县域电商发展工程,建立文旅专业人才库、手工匠人才库及非遗传承人才库,把融媒体中心、文化馆和文旅人才作为直播人才培养重点对象,实行“一人一策”,打造优质主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要善于利用当地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的影响力,让他们成为第一批当地乡村直播的“推介者”。深入挖掘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育其成为乡村特色文化传播的使者,同时,要吸引返乡青年通过直播自主创业或就业,培育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孵化龙头企业。
(三)以内容创造为重点,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建设
县级融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直播等传播方式,依托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聚焦乡村独特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讲好乡村好故事,传递乡村好声音,以内容为王,创新创造出充满乡村时代价值的文案作品,其内容尤其要保持民间味、乡土气,突出乡土、乡情、乡愁“三乡”味道,以真实、真诚、真情打动游客,有效杜绝商业化、资本化,保持“村味”的原真性。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更要创作出具有区域特色、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内容,创作系列乡村故事,并进行数字整理、文案创作、特色包装。建立乡村“数字博物馆”“乡村数字资源库”等平台,强化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四)以新媒体直播为突破,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新媒体直播的本质是情感交流、情绪交流,需要专业嵌入“人”“事”“场”立体式的直播内容,借力新媒体直播加快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一是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利用乡村特色资源、民族风俗打造乡村产业品牌,通过发挥新媒体的叠加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优质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效应,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随着乡村“数字化潜能”得到不断激发,建立“5G+数字乡村”统一平台,构建智慧法律援助、智慧应急管理、智慧监管等数字服务体系,能有效提升县域和村级治理数字化能力。通过新媒体数字赋能,建设“看得见”的数字乡村。
参考文献
[1]刘航:《浅析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载《戏剧之家》,2023(13):126-128页。
[2]孙闻:《新媒体时代茶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载《福建茶叶》,2023,45(04):141-143页。
[3]黄雨、余天翼:《驻村第一书记的演进历程、脱贫贡献及未来展望》,载《新东方》,2022(05):48-53页。
[4]杨柳:《新媒体赋能乡村治理的机制、困境及优化策略》,载《新媒体研究》,2023,9(07):40-43页。
[5]罗章松、苏雪芹:《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红色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商南县刘家花屋为例》,载《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02):29-34页。
[6]于明言:《全面乡村振兴视阈下数字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载《北方经济》,2023(05):58-61页。
作者简介
王红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新媒体产业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深度融合为基础,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数字乡村互联互通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地区对新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数字化、信息化的乡村业态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根本。新媒体建设并不是数字乡村的简单运用,而是涉及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塑。从横向层面,要大力推动新媒体与主流媒体、区域融媒体全方位融合。从纵向上,需要新媒体技术与乡村实际生活深度融合,上下贯通、互融互通,从而使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常态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以人才培育为关键,激发数字乡村建设内在力量
在数字乡村推进下,提升农民新媒体素养是提升农民数字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有助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深入实施县域电商发展工程,建立文旅专业人才库、手工匠人才库及非遗传承人才库,把融媒体中心、文化馆和文旅人才作为直播人才培养重点对象,实行“一人一策”,打造优质主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要善于利用当地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的影响力,让他们成为第一批当地乡村直播的“推介者”。深入挖掘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育其成为乡村特色文化传播的使者,同时,要吸引返乡青年通过直播自主创业或就业,培育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孵化龙头企业。
(三)以内容创造为重点,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建设
县级融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直播等传播方式,依托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聚焦乡村独特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讲好乡村好故事,传递乡村好声音,以内容为王,创新创造出充满乡村时代价值的文案作品,其内容尤其要保持民间味、乡土气,突出乡土、乡情、乡愁“三乡”味道,以真实、真诚、真情打动游客,有效杜绝商业化、资本化,保持“村味”的原真性。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更要创作出具有区域特色、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内容,创作系列乡村故事,并进行数字整理、文案创作、特色包装。建立乡村“数字博物馆”“乡村数字资源库”等平台,强化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四)以新媒体直播为突破,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新媒体直播的本质是情感交流、情绪交流,需要专业嵌入“人”“事”“场”立体式的直播内容,借力新媒体直播加快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一是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利用乡村特色资源、民族风俗打造乡村产业品牌,通过发挥新媒体的叠加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优质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效应,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随着乡村“数字化潜能”得到不断激发,建立“5G+数字乡村”统一平台,构建智慧法律援助、智慧应急管理、智慧监管等数字服务体系,能有效提升县域和村级治理数字化能力。通过新媒体数字赋能,建设“看得见”的数字乡村。
参考文献
[1]刘航:《浅析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作的发展》,载《戏剧之家》,2023(13):126-128页。
[2]孙闻:《新媒体时代茶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载《福建茶叶》,2023,45(04):141-143页。
[3]黄雨、余天翼:《驻村第一书记的演进历程、脱贫贡献及未来展望》,载《新东方》,2022(05):48-53页。
[4]杨柳:《新媒体赋能乡村治理的机制、困境及优化策略》,载《新媒体研究》,2023,9(07):40-43页。
[5]罗章松、苏雪芹:《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红色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商南县刘家花屋为例》,载《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02):29-34页。
[6]于明言:《全面乡村振兴视阈下数字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载《北方经济》,2023(05):58-61页。
作者简介
王红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