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探究
(二)长武县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长武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导,数字乡村建设对于长武县农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农村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长武县探索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已走在陕西省前面,主要模式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富裕,数字赋能生态乡村产业振兴,打造长武县“数字乡村长武红”陕西样本。实践证明,“数字乡村长武红”模式成效显著,长武县数字乡村发展势态良好。
1、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长武县聚焦城乡融合,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调研数据显示,长武县全县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共新建4G基站28处、5G基站110处、千兆光网小区15个,升级改造基站80处、改造千兆光网小区22个,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技术设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长武县全面建设提升教育局域网,建设智慧教育公共平台,全县已建成网络直播教室16个、虚拟教室1个,配备智慧黑板324套、创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5所,目前85%的中小学已实现无线网络教学。另外,长武县还建设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镇村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县、镇、村医疗信息与省市的互联互通,简化相应的看病就医流程,解决乡村居民就医难问题。
2、数字农业进程加快
长武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在生产环节,积极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
2022年,长武县依托省级项目,在亭口、巨家建设两个监测板块和控制中心,实现了产业园区对环境、气象进行科学预测以及对雷、雨、霜冻、虫情等的及时预警。另外,长武县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2022年全年建成3处苹果示范园,安装了自动气象监测站5套,墒情监测站26套,虫情测报站2台,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15盏,网络室外球机44台,大屏展示系统3套,开发软件平台3套,建有果园智慧大脑中心、手机APP、VR系统、云平台等,目前全部建设、正常运行,数据暂时共享于宇家山村数字乡村平台。在经营环节,建立农产品大数据中心,打通产、供、销等农业单品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从管理决策、科学生产、数字服务、品牌营销等维度构建单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破解产不好、卖不动、管不住、服务难等难题,为农业单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增长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管理环节,依托数据基础,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气候水情、作物品种、病虫害等,制定出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案,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服务环节,对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并形成可视化报告,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收购等各种便利、优质、高效的服务。
3、数字治理水平提升
长武县不断深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改革,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深化行政服务机制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探索村民事务一网通办的便捷新模式。长武县目前已形成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8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137个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数字化政务服务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等目标。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乡村公共区域的监管力度,增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在公安重点部位、交通卡扣等关键地区安装摄像头630个,长武县全县8个镇(街道)、137个村(社区)实现了视频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用共享,为数字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4、农村电商发展迅速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推动乡村振兴。长武县建设并巩固“数字乡村长武红”品牌,深入实施“数商兴农”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18年,长武县成功申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获得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进行农村电商建设。
一是完善县镇村物流体系。依靠项目共建成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8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6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开通了快递、物流4条运输专线、91处快递收发点,覆盖率95%以上,每年完成农产品上行约9.9万余件、乡镇下行快递配送约14.8万余件。二是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共完成培训60期3862人次。三是特色品牌建设。打造了“长武苹果”县域公共品牌,4个子品牌的品牌培育。四是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合作的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中安装溯源设备,通过一户一码将农户与企业进行绑定,形成供应产业联合体,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溯源追责,保障农产品的销售质量。目前长武县已有电商企业88家,其中电商龙头企业10余家;快递企业10余家;在淘宝、京东、抖音、寻秦集、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店铺120多家,线上销售农副产品260多种。农村电商促进就业3329人,电商销售额达2亿元。
5、乡村试点稳步推进
长武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导,数字乡村建设对于长武县农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农村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长武县探索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已走在陕西省前面,主要模式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富裕,数字赋能生态乡村产业振兴,打造长武县“数字乡村长武红”陕西样本。实践证明,“数字乡村长武红”模式成效显著,长武县数字乡村发展势态良好。
1、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长武县聚焦城乡融合,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调研数据显示,长武县全县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共新建4G基站28处、5G基站110处、千兆光网小区15个,升级改造基站80处、改造千兆光网小区22个,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技术设施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长武县全面建设提升教育局域网,建设智慧教育公共平台,全县已建成网络直播教室16个、虚拟教室1个,配备智慧黑板324套、创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5所,目前85%的中小学已实现无线网络教学。另外,长武县还建设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镇村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县、镇、村医疗信息与省市的互联互通,简化相应的看病就医流程,解决乡村居民就医难问题。
2、数字农业进程加快
长武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在生产环节,积极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
2022年,长武县依托省级项目,在亭口、巨家建设两个监测板块和控制中心,实现了产业园区对环境、气象进行科学预测以及对雷、雨、霜冻、虫情等的及时预警。另外,长武县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2022年全年建成3处苹果示范园,安装了自动气象监测站5套,墒情监测站26套,虫情测报站2台,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15盏,网络室外球机44台,大屏展示系统3套,开发软件平台3套,建有果园智慧大脑中心、手机APP、VR系统、云平台等,目前全部建设、正常运行,数据暂时共享于宇家山村数字乡村平台。在经营环节,建立农产品大数据中心,打通产、供、销等农业单品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从管理决策、科学生产、数字服务、品牌营销等维度构建单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破解产不好、卖不动、管不住、服务难等难题,为农业单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增长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管理环节,依托数据基础,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气候水情、作物品种、病虫害等,制定出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案,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服务环节,对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并形成可视化报告,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收购等各种便利、优质、高效的服务。
3、数字治理水平提升
长武县不断深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改革,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深化行政服务机制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探索村民事务一网通办的便捷新模式。长武县目前已形成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8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以137个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数字化政务服务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等目标。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乡村公共区域的监管力度,增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在公安重点部位、交通卡扣等关键地区安装摄像头630个,长武县全县8个镇(街道)、137个村(社区)实现了视频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用共享,为数字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4、农村电商发展迅速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推动乡村振兴。长武县建设并巩固“数字乡村长武红”品牌,深入实施“数商兴农”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18年,长武县成功申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获得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进行农村电商建设。
一是完善县镇村物流体系。依靠项目共建成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8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6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开通了快递、物流4条运输专线、91处快递收发点,覆盖率95%以上,每年完成农产品上行约9.9万余件、乡镇下行快递配送约14.8万余件。二是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共完成培训60期3862人次。三是特色品牌建设。打造了“长武苹果”县域公共品牌,4个子品牌的品牌培育。四是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合作的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中安装溯源设备,通过一户一码将农户与企业进行绑定,形成供应产业联合体,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溯源追责,保障农产品的销售质量。目前长武县已有电商企业88家,其中电商龙头企业10余家;快递企业10余家;在淘宝、京东、抖音、寻秦集、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店铺120多家,线上销售农副产品260多种。农村电商促进就业3329人,电商销售额达2亿元。
5、乡村试点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