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力,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资源,例如研究机构、实验室设施、物流配送中心等。这种资源共享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同面对市场挑战和技术变革,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产业集群还可以形成地理标识和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溢价能力。
陕西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秦创原为代表的科创产业园、以光子曲率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园。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尚未形成,相关企业发展零散,聚合能力差,无法通过产业集群发挥优势快速发展。
4、数字创意产业专项创新人才缺乏
数字创意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需要具备创造力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学科之间的壁垒,专项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有限。科研院校更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实操培养,导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陕西科研院校数量众多,科研能力较强,有利于培养大量数字创意产业相关科研人才。但实际上,由于陕西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产学研结合源头未定,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发展格局,因此,科研人才的转化并未实现。本土高校多,但数字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较少,导致高校投入大量成本培育的数字技术与创意人才无处可去,选择其他方向就业,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相应受到一定影响。产业发展力量弱,也无法吸引外来高端专项人才。因此,陕西对于“内育”“外引”两个方向的专项创新人才吸引能力均较差,数字创意产业人才更倾向于到上海、广东等地就业。
陕西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对策
经过近几年数字经济不断提升,陕西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紧抓本省机遇、积极应对调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发展带动产业经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升级换代,完善数字创意产业体系。
首先,陕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实现追赶超越,未来应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底座,助力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应加强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与认同,要强化产业政策引领,建立总体发展规划,完善数字创意产业建设体系。要积极建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带或集成产业园区,提升数字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陕西要注重“高精尖”专项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创意导向的人才吸引,改革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业发展与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发挥本土高校多优势,解决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莲、孙鑫、晁恒:《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载《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8):53-60页。
[2]李楠:《浅谈长三角地区数字创意产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4):110-112页。
[3]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12页。
[4]潘教峰、万劲波:《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载《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5):545-554页。
[5]牛壮壮:《5G技术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数字出版为例》,载《中国传媒科技》,2020(04):36-38页。
[6]黄江杰、汤永川、孙守迁:《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载《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22(02)期,55-62页。
[7]孙守迁、闵歆、汤永川:《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载《包装工程》,2019年第40(12)期,65-74页。
[8]陈刚、宋玉玉:《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2019(02):82-88页。
[9]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载《科技中国》,2017(04):29-37页。
[10]孙楚仁、张楠、刘雅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载《国际贸易问题》,2017(02):83-96页。
作者简介
张 鸿 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薛 菁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陕西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秦创原为代表的科创产业园、以光子曲率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园。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尚未形成,相关企业发展零散,聚合能力差,无法通过产业集群发挥优势快速发展。
4、数字创意产业专项创新人才缺乏
数字创意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需要具备创造力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学科之间的壁垒,专项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有限。科研院校更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际项目的实操培养,导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陕西科研院校数量众多,科研能力较强,有利于培养大量数字创意产业相关科研人才。但实际上,由于陕西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产学研结合源头未定,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发展格局,因此,科研人才的转化并未实现。本土高校多,但数字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较少,导致高校投入大量成本培育的数字技术与创意人才无处可去,选择其他方向就业,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相应受到一定影响。产业发展力量弱,也无法吸引外来高端专项人才。因此,陕西对于“内育”“外引”两个方向的专项创新人才吸引能力均较差,数字创意产业人才更倾向于到上海、广东等地就业。
陕西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对策
经过近几年数字经济不断提升,陕西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紧抓本省机遇、积极应对调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发展带动产业经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升级换代,完善数字创意产业体系。
首先,陕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实现追赶超越,未来应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底座,助力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应加强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理解与认同,要强化产业政策引领,建立总体发展规划,完善数字创意产业建设体系。要积极建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带或集成产业园区,提升数字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陕西要注重“高精尖”专项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创意导向的人才吸引,改革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业发展与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发挥本土高校多优势,解决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莲、孙鑫、晁恒:《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载《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8):53-60页。
[2]李楠:《浅谈长三角地区数字创意产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4):110-112页。
[3]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1-12页。
[4]潘教峰、万劲波:《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载《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5):545-554页。
[5]牛壮壮:《5G技术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数字出版为例》,载《中国传媒科技》,2020(04):36-38页。
[6]黄江杰、汤永川、孙守迁:《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载《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22(02)期,55-62页。
[7]孙守迁、闵歆、汤永川:《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载《包装工程》,2019年第40(12)期,65-74页。
[8]陈刚、宋玉玉:《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2019(02):82-88页。
[9]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载《科技中国》,2017(04):29-37页。
[10]孙楚仁、张楠、刘雅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载《国际贸易问题》,2017(02):83-96页。
作者简介
张 鸿 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薛 菁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