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1版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作用与路径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这要求相关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学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否则将会很难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也不能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目的。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大思政课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提升专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成长为“六边形”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聘请校内外具有创业背景、热衷教育的人士担任兼职思政教师,完善教师队伍构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拓展思路,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增强创业信心。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找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融入创业教育的切入点
  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授课时仍然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独角戏”等现象,故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授课效果较差,尚无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很好地融入进学生的创业教育之中。想要让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诸多伟大精神、思政教育中的科学内涵能够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改进,可从下列三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创新,调整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逐渐将重心适当转移至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适时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二个方面,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可通过增强现实(简称AR)技术来还原历史事件、场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可与红色教育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慕课平台将生动精彩的现场讲解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第三个方面,教师可结合授课对象的不同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区分专业进行课程设计,选择针对性更强的精神谱系内容,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的实践活动,进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帮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拓宽精神谱系教育融入创业教育的途径
  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将原本枯燥单调“高大上”的理论灌输转化为内容丰富多彩“接地气”的现地实践,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校或可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方面着手推进。校内实践部分,可与学校负责就业创业的部门联合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讲座。也可与团委、学生管理部门联合组织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的宣讲大会、知识竞赛、与创业相关的技能竞赛等;校外实践部分,可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走进历史,更好地理解诸多伟大精神,帮助其将伟大精神内化于心,最终外化于奋斗的不懈动力,培养其创业精神。
  (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思政教育同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受对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教材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相关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也仅停留在表面。首先,各高校应意识到创业教育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对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考核指标、举办评比竞赛、增加精神与物质激励等方式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度;其次完善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形式增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在思政教育、创业教育中的比重;再次将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激发起广大师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高校作为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源源不断输送又红又专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各高校通过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将其融入进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中,不但能够加深大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留下来的伟大精神的认识,而且能够帮助培养其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担风险、沉着应对,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进而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帮助改变当前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现实困境。
  参考文献
  [1]关晓丽、郑莹、方胜虎:《创业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李宇红:《创业实务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李伟、张世辉:《创新创业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张耀辉、朱锋:《创业基础》,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王禹涵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