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学校始终坚守“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校训,厚植“奋斗”“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总结百年办学历史经验,弘扬光荣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二)“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高校传播红色文化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更加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并将真实发生过的革命历史,以及革命先辈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通过虚拟数字化进课堂后,更容易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增加课程思政的说服力。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长期坚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一惯性、抢救性、保护性、利用性”原则,加大红色文化精品建设,得到学院的高度赞扬,“绥德师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4]
(三)“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在社会繁荣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社会精神领域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整个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红色文化能号召全国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魂、聚力。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人民大众不断努力奋斗的思想源泉。
红色文化资源是跨越时空的种子,它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革命先辈是艰难的一代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不畏艰险,坚定信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以校史馆为红色教育基地,用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感召人们,让当代青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感同身受,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作用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遗产丰厚,其利用价值非常大。学校层面,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文献,加强红色文化利用,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一是通过建立“百年绥德师范”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形成“校史资料”“雕山忠魂”“知名校友”“课程思政”等模块,让教师从中提取思政元素,融入学科课程教学,积累优秀教学案例。二是推出“百年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系列精品课,开辟“精品教学课件、精品教学设计、精品课堂实录、教学效果反馈”等版块,让教师宝贵的育人成果在此平台交流。同时,通过以上二者功能协调互补,不断丰富红色内涵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充分实现“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在立德树人中凸显其教育功能。
社会层面,在“陕西教育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等基础之上,将“绥德师范”打造成“陕西省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并且作为“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延伸的校史馆,融入绥德县“名州古城”4A级旅游景区之中,增添红色教育的看点,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成效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5]
在新时期,“绥德师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绥德师范”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感染、激励全校每一个人,使“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品牌在铸魂育人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以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的教育功能提升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历史遗址遗迹、人物故事也是大学生所熟悉的,天然的环境连接、情感的亲切契合,使大学生更易接受和内化。[6]深入体验、区域环境的熏陶,促使学生将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充分发挥校史馆的历史作用,一直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选地,增强革命传统传承的责任感。
(二)用红色文化资源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一是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对校训、校歌、红色故事、历史人物、题词书画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汇编成册供教师学习领会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二是多措并举,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集体备课,加强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三是提高教师非文本资料鉴赏能力,准确理解红色旧址、遗迹、物件背后的故事及蕴含的精神力量,同时注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将红色文化宣传片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精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运用红色文化素材,增强课程思政教学
(二)“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高校传播红色文化既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更加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并将真实发生过的革命历史,以及革命先辈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通过虚拟数字化进课堂后,更容易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增加课程思政的说服力。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长期坚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一惯性、抢救性、保护性、利用性”原则,加大红色文化精品建设,得到学院的高度赞扬,“绥德师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4]
(三)“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在社会繁荣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社会精神领域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整个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红色文化能号召全国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魂、聚力。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人民大众不断努力奋斗的思想源泉。
红色文化资源是跨越时空的种子,它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革命先辈是艰难的一代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不畏艰险,坚定信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以校史馆为红色教育基地,用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感召人们,让当代青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感同身受,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价值作用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遗产丰厚,其利用价值非常大。学校层面,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文献,加强红色文化利用,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一是通过建立“百年绥德师范”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形成“校史资料”“雕山忠魂”“知名校友”“课程思政”等模块,让教师从中提取思政元素,融入学科课程教学,积累优秀教学案例。二是推出“百年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系列精品课,开辟“精品教学课件、精品教学设计、精品课堂实录、教学效果反馈”等版块,让教师宝贵的育人成果在此平台交流。同时,通过以上二者功能协调互补,不断丰富红色内涵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充分实现“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在立德树人中凸显其教育功能。
社会层面,在“陕西教育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等基础之上,将“绥德师范”打造成“陕西省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并且作为“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延伸的校史馆,融入绥德县“名州古城”4A级旅游景区之中,增添红色教育的看点,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成效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落实到课程教学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5]
在新时期,“绥德师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绥德师范”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感染、激励全校每一个人,使“绥德师范”红色文化品牌在铸魂育人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以红色文化资源为素材的教育功能提升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历史遗址遗迹、人物故事也是大学生所熟悉的,天然的环境连接、情感的亲切契合,使大学生更易接受和内化。[6]深入体验、区域环境的熏陶,促使学生将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充分发挥校史馆的历史作用,一直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选地,增强革命传统传承的责任感。
(二)用红色文化资源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一是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对校训、校歌、红色故事、历史人物、题词书画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汇编成册供教师学习领会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二是多措并举,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集体备课,加强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三是提高教师非文本资料鉴赏能力,准确理解红色旧址、遗迹、物件背后的故事及蕴含的精神力量,同时注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将红色文化宣传片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精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运用红色文化素材,增强课程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