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是陕北革命和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在建校之初就成立了陕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23QN026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就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在所有课程之中。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红色文化是在革命中产生的优秀文化,课程思政是以协同育人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性与政治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遍布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纪念馆,以及展藏的珍贵文物凝聚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留给后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开发的价值
肇始于1923年的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德师范”),[1]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绥德师范”是陕北革命和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在建校之初就成立陕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因此,充分利用“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讲好“绥德师范”故事,传播好“绥德师范”声音,就是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融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学校经过抢救性修复与技术性保护,大多文物成为校史馆馆藏的珍品。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史馆占地52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平方米,展陈内容分为:雕山曙光——四师创办·李子洲革新教育;播火西北——创建党团·西北革命策源地;抗日先锋——学校恢复·抗日救国掀高潮;英才摇篮——边区接办·干部教育为重心;力挽狂澜——整风运动·习仲勋挽救了绥德师范;烽火岁月——解放战争·支援前线建功勋;艺苑奇葩——文艺宣传·鼓动民众育艺萃;杏坛沃圃——师范教育·教师基地誉陕北;重启远航——改革开放·绥德师范再写新篇章。
校史展览馆先后挂牌为“陕西教育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基地”“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等。
◎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23QN026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潜移默化的育人模式,就是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在所有课程之中。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红色文化是在革命中产生的优秀文化,课程思政是以协同育人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性与政治性。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遍布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纪念馆,以及展藏的珍贵文物凝聚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留给后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绥德师范”红色资源开发的价值
肇始于1923年的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德师范”),[1]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绥德师范”是陕北革命和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在建校之初就成立陕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因此,充分利用“绥德师范”红色资源,讲好“绥德师范”故事,传播好“绥德师范”声音,就是真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绥德师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融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学校经过抢救性修复与技术性保护,大多文物成为校史馆馆藏的珍品。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史馆占地52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平方米,展陈内容分为:雕山曙光——四师创办·李子洲革新教育;播火西北——创建党团·西北革命策源地;抗日先锋——学校恢复·抗日救国掀高潮;英才摇篮——边区接办·干部教育为重心;力挽狂澜——整风运动·习仲勋挽救了绥德师范;烽火岁月——解放战争·支援前线建功勋;艺苑奇葩——文艺宣传·鼓动民众育艺萃;杏坛沃圃——师范教育·教师基地誉陕北;重启远航——改革开放·绥德师范再写新篇章。
校史展览馆先后挂牌为“陕西教育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陕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基地”“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