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群服务陕西特色文化产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5、关注产业动向,提高师生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群服务地方产业除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应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定期开展关于陕西特色文化主题的教师培训,督促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开展教学项目改革。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只有教师自身真正熟悉了特色文化,真正明白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才能将传承和再生落到实处。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老师可以研究陕西本土特色的传统纹样和图案,借助符号语义学的设计方式将其延展到其他领域,例如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图案,提炼户县农民画中的元素到文创产品中。
学校应关注产业动向,与政府、企业对接,参与政府的文化项目,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建立落到实处的校企合作,用项目实战展开课程研究与改革。学校应完善教师关于陕西特色文化培养的途径,并积极引入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进行项目跟进,完善特色文化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实训室等硬件条件,并对于校内基于特色文化的各类竞赛提供支持,解决实际问题。
6、对标地方特色文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考察讲座、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等,在合作过程中,尽管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企业生产有一定帮助,但是创新能力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知识与行业脱节,二是教师对于市场和行业的研究滞后。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极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从业者。艺术设计类专业应该对标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将高校多学科多专业资源优势与项目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围绕陕西特色文化,如民俗、纹样,展开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突破。科研项目进教学,在教师、专家、企业人员的合作下展开课程讲授和技术研发,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深化,切实提高教师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深度,提升创新意识,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效能。
7、开展社会服务,助力文化衍生
针对陕西特色文化,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社会项目中,加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全校的社会服务意识,健全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内涵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互惠发展。例如,学校设置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将社会服务项目纳入课程建设和质量考核,教学上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激励机制,对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给予评定、评奖、评优,从而激发师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学校对于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应该鼓励针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展开社会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文化衍生。例如,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与地方特色文化代表机构展开合作,通过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产生碰撞,将特色文化融入农产品包装、农业品牌设计、手工艺衍生品、文化创意产品等经济载体。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以“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培养理念,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学科、学生等优势,有力助推陕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结 语
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艺术设计专业群深化各专业优势,提升地方特色产业服务能力与特色产业共同协调发展是必经之路。传承陕西特色文化,对艺术设计专业群而言既是优势,更是责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等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不同的领域可以传承及再生地方特色文化,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并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仲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载《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54-55页。
[2]鲁丽彬:《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地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载《电子世界》,2016(15)19-22页。
[3]康广、王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载《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67页。
[4]张赟、杜文娟、张乘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课程标准建设——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载《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17-118页。
[5]李茹冰、周红燕、洪艳:《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载《浙江建筑》,2014(1):60-62页。
作者简介
穆宝宁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杜倩文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艺术设计
王 晶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设计类专业群服务地方产业除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应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定期开展关于陕西特色文化主题的教师培训,督促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开展教学项目改革。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只有教师自身真正熟悉了特色文化,真正明白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才能将传承和再生落到实处。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老师可以研究陕西本土特色的传统纹样和图案,借助符号语义学的设计方式将其延展到其他领域,例如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图案,提炼户县农民画中的元素到文创产品中。
学校应关注产业动向,与政府、企业对接,参与政府的文化项目,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建立落到实处的校企合作,用项目实战展开课程研究与改革。学校应完善教师关于陕西特色文化培养的途径,并积极引入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校进行项目跟进,完善特色文化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实训室等硬件条件,并对于校内基于特色文化的各类竞赛提供支持,解决实际问题。
6、对标地方特色文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考察讲座、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等,在合作过程中,尽管学生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企业生产有一定帮助,但是创新能力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知识与行业脱节,二是教师对于市场和行业的研究滞后。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极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从业者。艺术设计类专业应该对标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将高校多学科多专业资源优势与项目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围绕陕西特色文化,如民俗、纹样,展开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突破。科研项目进教学,在教师、专家、企业人员的合作下展开课程讲授和技术研发,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深化,切实提高教师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深度,提升创新意识,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效能。
7、开展社会服务,助力文化衍生
针对陕西特色文化,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社会项目中,加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全校的社会服务意识,健全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内涵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互惠发展。例如,学校设置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将社会服务项目纳入课程建设和质量考核,教学上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激励机制,对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给予评定、评奖、评优,从而激发师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学校对于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应该鼓励针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展开社会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文化衍生。例如,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与地方特色文化代表机构展开合作,通过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产生碰撞,将特色文化融入农产品包装、农业品牌设计、手工艺衍生品、文化创意产品等经济载体。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以“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培养理念,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学科、学生等优势,有力助推陕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结 语
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艺术设计专业群深化各专业优势,提升地方特色产业服务能力与特色产业共同协调发展是必经之路。传承陕西特色文化,对艺术设计专业群而言既是优势,更是责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等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不同的领域可以传承及再生地方特色文化,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并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仲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载《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54-55页。
[2]鲁丽彬:《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地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载《电子世界》,2016(15)19-22页。
[3]康广、王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载《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67页。
[4]张赟、杜文娟、张乘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课程标准建设——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载《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1):117-118页。
[5]李茹冰、周红燕、洪艳:《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载《浙江建筑》,2014(1):60-62页。
作者简介
穆宝宁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杜倩文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艺术设计
王 晶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