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8版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构建互联网红色育人场景,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教育平台,发布红色资源的相关内容。
  (五)专家引领指导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作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基地”“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与北京大学的专家进行交流,通过专家的指导,把北京大学革命的火种和“绥德师范”红色文化的革命火种合在一起,把一脉相承的红色血脉传承起来,做好协调发展。
  同时,通过红色教育创新的更多机会,带着问题特邀知名专家,进校现场精准指导,让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六)资源保护利用
  新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要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开发,做到欲要开发,必先保护。“绥德师范”是极具当代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符号,展示了“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的旗帜”。她是几代人留下的无价珍宝,既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遗存及仿造建筑等物质形态的实体资源,又包括革命事迹、革命文献、革命文艺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历史年代久远,保护意义极其重要。首先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处理有序保存,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需要者可通过网络访问档案信息库。其次将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和再现。利用现代数字化科技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7]如在边区著名民歌原声保存中,就把老艺人的声像拍录下来,加入红色校史资源数据库,为相关研究提供便捷、高效的支持。
  同时,红色教育利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以对校史红色资源进行编创,打造出新的文艺节目,让大学生通过“讲述历史+表演节目+学生参演”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融入鲜活的革命历史中,引发他们对革命精神的感受,激发深度思考。
  总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强化课程思政,是打造学校特色亮点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一流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永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注释
  [1]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的校名随时代变迁曾多次更名,1923年创建时名为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34年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1941年再更名为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1950年又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2018年9月再次更名为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本文简称“绥德师范”。
  [2]郭东敏:《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8-04(012)。
  [3]周帆:《红色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育人功能的重庆思考》,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8):11-12+20页。
  [4]张哲浩、杨永林、张航智:《“绥师”:陕北革命火种在这里燎原》,载《光明日报》,2021-09-17(007)。
  [5]刘治宏、杨国丽、潘磊:《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载《现代企业》,2021,425(02):108-109页。
  [6]张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策略》,载《中国文化报》,2022-03-25(003)。
  [7]黄明嫚:《略谈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以档案管理模式保护——以百色起义红色文化遗产为例》,载《档案与建设》,2010,257(09):43-45页。
  参考文献
  [1]郭东敏:《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8-04(012)。
  [2]周帆:《红色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育人功能的重庆思考[J].》,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8):11-12+20页。
  [3]张哲浩、杨永林、张航智:《“绥师”:陕北革命火种在这里燎原》,载《光明日报》,2021-09-17(007)。
  [4]刘治宏、杨国丽、潘磊:《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载《现代企业》,2021,425(02):108-109页。
  [5]张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策略》,载《中国文化报》,2022-03-25(003)。
  [6]黄明嫚:《略谈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以档案管理模式保护——以百色起义红色文化遗产为例》,载《档案与建设》,2010,257(09):43-45页。
  作者简介
  刘 渊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赵临龙 安康学院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