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64版
地方高校技术合同管理的思考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宝鸡文理学院洽谈校地合作

管理人员担任的,该部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合同管理工作,还承担着多门类的其他科研管理工作。虽然这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地学习技术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参与各类技术合同登记培训、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培训,但由于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关系,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合同管理工作中。对本学校其他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的也不够全面,而技术合同不仅仅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事,同时也牵扯了财务、资产管理部门,一份技术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受制于各个部门的管理办法。
  2、合同管理的连贯性不强
  目前的管理工作重点大多在于技术合同的签订、入库存档、经费上账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研发类技术合同登记享受免税政策的宣讲推广面不大,技术合同的后续跟踪、问题发现与解决、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赋能与推广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高。日常的各类政策宣讲不到位,往往是遇到可以享受政策的技术合同时,一对一地进行解读,或者科技工作者之间进行交流解读,对于不清楚政策的科技工作者来说,由于政策把握不清楚、不到位,造成了技术合同签订的反复性。对于后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终止和减少拨款的合同的跟进不强,无法做到科学、全流程地进行技术合同的管理工作。
  3、合同管理信息化有待提高
  现阶段合同管理没有引入信息化的管理程序,合同的拟定、审核、签订、存档等各环节都是线下纸质版的操作管理,不利于过程的全方位监控管理和技术合同的长期存放。双方不能在同一时空进行技术合同的审核、签订,对于双方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技术合同,往往是费时费力,邮寄环节还很容易造成技术合同丢失。特别是遇到类似疫情等不可抗力情况,技术合同往往是停滞于一方,无法完成签订的全部环节,从而导致经费无法拨入和研究环节无法进行等一系列合同环节无法完成的停滞状态。
  4、缺乏深入思考交流
  管理人员多忙于办公室各项事务性工作,很少走出学校调研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根据调研发现,理工科学院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合同签订的数量和经费均大于文科学院,文科学院签订技术合同的面较窄,辐射度不够高,没有达到将科研成果转移、落实的效果。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对于管理办法也是止步于本部门、本单位的修订和完善,没有将整个技术合同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通盘考虑。技术合同的管理工作涉及了科研院所的各个部门,其流程也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规定都是和其他部门紧密联系的。
  技术合同管理的对策
  1、调研中找思路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讲话中指出:“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都是办法。”对于技术合同的管理工作来说,也需要走出去调研,看看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学校的各个专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相结合,不仅仅是工业、科技成果来带动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文化资源、经济发展的建言献策、城市规划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智慧的输出。例如,历史方面的专业可以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具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关键点,融入到地区的旅游经济元素中,将地域特色和旅游经济更好地融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思路;教育方面的专业可以和地方中小学教育相结合,挖掘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将地方研学做出特色,吸引更多的学校、教育机构参加研学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可以为地方旅游、文化、饮食等设计形象标志、文创产品,将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
  2、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高校信息化系统中的合同管理模块建设,[7]全方位管理技术合同从签订到执行的各个环节,优化管理流程。合同管理模块的优点在于:(1)在合同拟定和签约阶段可以做到双方同步进行;(2)实时显示项目进展状况和经费使用状况;(3)跟踪技术合同发展进程,督促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权责;(4)根据实际情况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