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4版
社会工作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路径探索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大厅

和利用率不高,对每个学生的信息掌握度尚低,具体表现为纵向缺乏多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横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生活动,未能充分收集、分析学生真正的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第三,网络化程度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在社区内频繁开展或参与聚集性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在学校各部门间辗转办理个人事务也有诸多不便,同时,疫情的防控要求也增加了校方管理学生的难度,以上种种都对“一站式”学生社区提高网络化程度提出了要求。
  (二)治理主体
  在治理主体层面,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各方权责不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内部治理日趋复杂,科层制作为一种经典有效的公共行政范式,仍是我国高校广泛采取的组织形式。[6]科层制导致处理学生事务的主体不断增多、膨胀,各主体职责交叉重叠、责任不明,如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间都承担着部分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辅导员与宿舍管理员都承担着对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各主体的权责不清,导致每一主体只能掌握学生某一方面的特点,对于学生难以综合全面了解,[7]也会导致在处理学生事务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第二,各方联动欠缺。科层制也会导致各治理主体根据所属部门目标,设计相应的教育与管理制度。这种以部门目标为导向设计得来的制度规范,缺乏对于整体的考量,再加上各主体在实行各自制度的时候,彼此间缺乏协调与联动,各自为政,最终导致学生社区的育人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第三,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中,多以行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为治理社区的组成人员。其中,辅导员老师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员,而其他治理主体大多还兼有除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思想引领外的其他职责,因此,在治理学生社区时,这些主体有时表现出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特征。另外,以辅导员为例,一名辅导员往往要负责百名以上的学生,这样一来,其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能难以满足,对于学生的教育与思想引领也会变为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