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思考
(二)重塑教育国际化形态,推进民办高校“在地国际化”建设
教育国际化除了具有跨境教育形态外,也可以采取“在地国际化”形式。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为“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极大便利,重塑教育国际化形态。相较于跨境教育国际化,“在地国际化”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内容更为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实施更加容易。广西民办高校尽管存在教育国际化起点低、资源少的劣势,但在开展“在地国际化”合作方面,基本和公办院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地国际化”可以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突破资源、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实施容易。广西民办高校可以积极创新国际合作范式,通过“在地国际化”形式,可以有效应对师生难以开展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以及难以引进高水平师资等现实问题。
(三)教育合作以项目为抓手,以质量为导向
项目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径。民办高校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效果,实施项目合作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本校实际条件和基础;二是增强多元主体,多渠道、多路径找资源、找项目,依靠多方合力,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精选项目,提升项目竞争力,确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合作品质。广西民办高校可以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对接新兴技术产业,引入优秀国际课程,共建国际化项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四)自主研发校本特色国际课程,积极布局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保持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广西民办高校可以结合本地、本校的优势,自主研发校本特色国际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布局线上教学,采取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广西民办高校开展教育国际化新路径。在推动国际化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民办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围绕学生国际化素养、能力培养,有效推进智慧教学,加速学校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化效能。
结 语
当前,逆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重构给广西民办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挑战,面对困境,广西民办高校可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特有的灵活性、机动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也要在适应挑战的同时主动寻找机遇,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国际教育的发展。世界在变,国际教育也在变。危机中育机遇,变局中开新局,广西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广西面向东盟区位优势,借力国家扩大教育开放的方针政策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在经历过疫情和逆全球化的淬炼后,通过加强全方位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必将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子云、刘晖:《论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向》,载《世界教育信息》,2018(23)。
[2]王成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形势和战略》,载《江苏教育报》,2019(3)。
[3]李军、段世飞、胡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阶段特征与挑战》,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1)。
[4]刘传熙:《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探析》,载《教育观察》,2019,8(20)。
[5]覃绍娇、夏国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探析》,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6)。
[6]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载《江苏高教》,2020(3)。
[7]格蕾丝·卡拉姆·史蒂芬森:《加拿大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策略与创新》,吕耀中、陈锡鑫编译,载《世界教育信息》,2019(17)。
[8]霍然:《近30年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以菲、马、新三国为例》,载《江苏高教》,2018(12)。
[9]姬芳芳、吴坚、马早明:《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新变化》,载《比较教育研究》,2020(5)。
[10]方中雄、冯洪荣:《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11]赵辉:《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外企业家》,2020(16)。
[12]李碧:《面向东盟的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载《广西教育》,2020(7)。
[13]唐艳艳:《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载《广西教育》,2021(5)。
作者简介
张天乾 南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外语教学
张 南 任职于深圳华大制造公关与品宣部,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传媒经济学
教育国际化除了具有跨境教育形态外,也可以采取“在地国际化”形式。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为“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极大便利,重塑教育国际化形态。相较于跨境教育国际化,“在地国际化”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内容更为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实施更加容易。广西民办高校尽管存在教育国际化起点低、资源少的劣势,但在开展“在地国际化”合作方面,基本和公办院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地国际化”可以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突破资源、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实施容易。广西民办高校可以积极创新国际合作范式,通过“在地国际化”形式,可以有效应对师生难以开展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以及难以引进高水平师资等现实问题。
(三)教育合作以项目为抓手,以质量为导向
项目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径。民办高校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效果,实施项目合作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本校实际条件和基础;二是增强多元主体,多渠道、多路径找资源、找项目,依靠多方合力,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精选项目,提升项目竞争力,确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合作品质。广西民办高校可以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对接新兴技术产业,引入优秀国际课程,共建国际化项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四)自主研发校本特色国际课程,积极布局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保持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广西民办高校可以结合本地、本校的优势,自主研发校本特色国际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布局线上教学,采取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广西民办高校开展教育国际化新路径。在推动国际化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民办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围绕学生国际化素养、能力培养,有效推进智慧教学,加速学校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化效能。
结 语
当前,逆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重构给广西民办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挑战,面对困境,广西民办高校可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特有的灵活性、机动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也要在适应挑战的同时主动寻找机遇,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国际教育的发展。世界在变,国际教育也在变。危机中育机遇,变局中开新局,广西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广西面向东盟区位优势,借力国家扩大教育开放的方针政策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在经历过疫情和逆全球化的淬炼后,通过加强全方位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必将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子云、刘晖:《论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向》,载《世界教育信息》,2018(23)。
[2]王成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形势和战略》,载《江苏教育报》,2019(3)。
[3]李军、段世飞、胡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阶段特征与挑战》,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1)。
[4]刘传熙:《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探析》,载《教育观察》,2019,8(20)。
[5]覃绍娇、夏国恩:《“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探析》,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6)。
[6]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载《江苏高教》,2020(3)。
[7]格蕾丝·卡拉姆·史蒂芬森:《加拿大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策略与创新》,吕耀中、陈锡鑫编译,载《世界教育信息》,2019(17)。
[8]霍然:《近30年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以菲、马、新三国为例》,载《江苏高教》,2018(12)。
[9]姬芳芳、吴坚、马早明:《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新变化》,载《比较教育研究》,2020(5)。
[10]方中雄、冯洪荣:《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11]赵辉:《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外企业家》,2020(16)。
[12]李碧:《面向东盟的广西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载《广西教育》,2020(7)。
[13]唐艳艳:《RCEP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载《广西教育》,2021(5)。
作者简介
张天乾 南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外语教学
张 南 任职于深圳华大制造公关与品宣部,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传媒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