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延伟:当代丝路奇女子
2023年5月12日,吉延伟与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州长亲切交谈。
通不如现在便利,国内没有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班,要到新疆乌鲁木齐乘坐国际列车,先到哈萨克斯坦,然后换乘汽车才能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吉延伟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是坐火车过去的,而且是慢车,一路走走停停,感觉走了一个多星期才到达乌鲁木齐市。可是,到乌鲁木齐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被告知行李走不了,什么时候能放行谁也说不准,一大帮人只能在乌鲁木齐干等着。
带队老师也很着急,出来十几天了,别说出国,连乌鲁木齐市还没有走出来。于是有人出主意,请铁路上的负责人吃个饭。吉延伟说,她第一次见识到新疆人的热情好客,还特别能喝酒。席间,客人发现吉延伟“作弊”,喝的是白水,要罚她喝酒。她对铁路上的人说,我不会喝酒,但您只要能把我们的行李都放了,您说让我喝完我就喝完。说完,皱着眉头一口将一茶缸白酒喝了下去。也不知是不是与喝酒有关,事实是吃完饭不久,他们的行李就放行了,一行几十号人顺利出国。
从此,大家对吉延伟刮目相看,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这个娇小的西安女娃原来是一位能喝酒的“女汉子”。
吉延伟的第一本护照上清楚地记录着她从中国阿拉山口出境的时间是1992年11月10日。正如若干年后央视新闻中所说的那样:有这样一位陕西姑娘,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中亚国家名字的时候,她就已经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从学生到商人,再到搭建贸易平台,这位地道的中国陕西姑娘更像是一位旅居中亚的海外游子。
一入丝路三十年
吉延伟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主修经贸专业,兼学俄语。两年后,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吉延伟已熟练掌握俄语以及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语言。
留学归来,吉延伟进入陕西一家外贸企业。她的第一单与中亚有关的业务是到哈萨克斯坦做灭火器生意,尽管她非常努力,在中哈两国间往返奔波,有时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厂长又是司机,还是翻译和出纳,但最终却未能完成公司交给她的任务,投资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段经历却成为吉延伟非常难忘的人生磨炼,同时,也让她对中亚国家的海关、税务以及文化、习俗、法律、市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
吉延伟给记者讲述了她亲力亲为的一件事。2005年,一家陕西企业打电话找到吉延伟,说塔吉克斯坦总理曾在欧亚论坛期间盛赞西安的焰火,该企业想托吉延伟询问能否在塔吉克斯坦建国十五周年独立日上燃放他们生产的焰火。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塔吉克斯坦的邀请函,只凭这一个消息,吉延伟多次和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联系,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让签证官破例为她办了签证。到达塔吉克斯坦之后,吉延伟和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商榷无果,就直接给塔吉克斯坦总理办公室打电话,几经努力,最终通过与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长会谈协商,促成了这次合作。
2006年11月,吉延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陕西西北中亚商务有限公司。吉延伟说,陕西西北中亚是陕西省第一家、全国也为数不多的从事中国与中亚经贸业务的民营企业。据吉延伟介绍,当时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往来完全是一片空白,她在留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亚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位来自中国的商人,她自己也常常被当地人当作日本人或者越南人。
在与中亚国家的交往中,吉延伟努力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首先是饮食关,第一次出国时,吉延伟担心到异国他乡吃的不习惯,从西安特意带了咸菜和酱油。到中亚以后她才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饮食差别太大了,中亚国家的饮食习惯更接近欧洲,基本以肉食为主,特别是一些穆斯林国家,习惯吃牛羊肉。刚开始吉延伟也不习惯,“我的老师跟我讲,你要想学习俄语,就必须先习惯于吃当地的饭,如果当地的饭你都吃不习惯,你怎么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吉延伟说,她现在
通不如现在便利,国内没有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班,要到新疆乌鲁木齐乘坐国际列车,先到哈萨克斯坦,然后换乘汽车才能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吉延伟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是坐火车过去的,而且是慢车,一路走走停停,感觉走了一个多星期才到达乌鲁木齐市。可是,到乌鲁木齐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被告知行李走不了,什么时候能放行谁也说不准,一大帮人只能在乌鲁木齐干等着。
带队老师也很着急,出来十几天了,别说出国,连乌鲁木齐市还没有走出来。于是有人出主意,请铁路上的负责人吃个饭。吉延伟说,她第一次见识到新疆人的热情好客,还特别能喝酒。席间,客人发现吉延伟“作弊”,喝的是白水,要罚她喝酒。她对铁路上的人说,我不会喝酒,但您只要能把我们的行李都放了,您说让我喝完我就喝完。说完,皱着眉头一口将一茶缸白酒喝了下去。也不知是不是与喝酒有关,事实是吃完饭不久,他们的行李就放行了,一行几十号人顺利出国。
从此,大家对吉延伟刮目相看,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这个娇小的西安女娃原来是一位能喝酒的“女汉子”。
吉延伟的第一本护照上清楚地记录着她从中国阿拉山口出境的时间是1992年11月10日。正如若干年后央视新闻中所说的那样:有这样一位陕西姑娘,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中亚国家名字的时候,她就已经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从学生到商人,再到搭建贸易平台,这位地道的中国陕西姑娘更像是一位旅居中亚的海外游子。
一入丝路三十年
吉延伟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主修经贸专业,兼学俄语。两年后,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吉延伟已熟练掌握俄语以及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语言。
留学归来,吉延伟进入陕西一家外贸企业。她的第一单与中亚有关的业务是到哈萨克斯坦做灭火器生意,尽管她非常努力,在中哈两国间往返奔波,有时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厂长又是司机,还是翻译和出纳,但最终却未能完成公司交给她的任务,投资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段经历却成为吉延伟非常难忘的人生磨炼,同时,也让她对中亚国家的海关、税务以及文化、习俗、法律、市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
吉延伟给记者讲述了她亲力亲为的一件事。2005年,一家陕西企业打电话找到吉延伟,说塔吉克斯坦总理曾在欧亚论坛期间盛赞西安的焰火,该企业想托吉延伟询问能否在塔吉克斯坦建国十五周年独立日上燃放他们生产的焰火。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塔吉克斯坦的邀请函,只凭这一个消息,吉延伟多次和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联系,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让签证官破例为她办了签证。到达塔吉克斯坦之后,吉延伟和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商榷无果,就直接给塔吉克斯坦总理办公室打电话,几经努力,最终通过与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长会谈协商,促成了这次合作。
2006年11月,吉延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陕西西北中亚商务有限公司。吉延伟说,陕西西北中亚是陕西省第一家、全国也为数不多的从事中国与中亚经贸业务的民营企业。据吉延伟介绍,当时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往来完全是一片空白,她在留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亚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位来自中国的商人,她自己也常常被当地人当作日本人或者越南人。
在与中亚国家的交往中,吉延伟努力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首先是饮食关,第一次出国时,吉延伟担心到异国他乡吃的不习惯,从西安特意带了咸菜和酱油。到中亚以后她才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饮食差别太大了,中亚国家的饮食习惯更接近欧洲,基本以肉食为主,特别是一些穆斯林国家,习惯吃牛羊肉。刚开始吉延伟也不习惯,“我的老师跟我讲,你要想学习俄语,就必须先习惯于吃当地的饭,如果当地的饭你都吃不习惯,你怎么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吉延伟说,她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