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与展望
陆海新通道建设,目前已开辟国内首条“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至老挝万象)空铁公多式联运班列。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连接国内国际,交通畅通无阻
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内部来看,四川既是连接中国西南各省份的交通枢纽,还是连接中国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和协同开放的地理优势。反观外部,四川靠近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重要门户,同时又是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享有天然的地理优势。[9]
在交通方面,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构成了四川便捷的交通网络。四川将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向东南、南部、西南和西北延伸,并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地区连接,形成更紧密的区域联系。同时,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也为四川提供了向西和向南出海的新动脉,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0]四川作为国内拥有双机场格局的“航空第四城”,基本形成了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的航空网络。同时,宜宾港和泸州港等内河港口构建了便利的水陆运输通道,帮助四川增强与滇黔、长江下游地区和欧洲、中亚等地的物流通达性,并与南京、上海等多个港口港区开展深度合作。[11]
(二)政策支持:打造经济增长极,促进合作与创新
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四川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将四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高地,以及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使其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极。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已被定位为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第四极”,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项政策的生效实施,为外商企业提供了促贸易利投资的营商环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措施、扩大开放促进投资的政策机遇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投资保护,促进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中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的密切合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资金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四川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绵阳)科技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从区域发展战略到扩大开放、促进投资,再到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四川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力地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三)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汇聚,能源潜力迸发
四川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表现在文化资源、人口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
第一,四川拥有优质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和大熊猫,是四川独特而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众多历史名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构成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城山-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四川的一张重要名片。
第二,四川拥有人口和地理空间的优势。四川的户籍人口超过9100万,位居全国第四位,地理面积达到48.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密集的人口和广阔的地理空间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四川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长江、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等大江大河为四川的水力发电创造了优越条件,煤炭、钛铁、铜、铅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四川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12]
(四)经济实力:西部领先地位,多元产业崛起
四川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经济实力突出,优势产业显现。近年来,四川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中国西部地区首位,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更是走在西部地区的前列。未来,四川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产业优势方面。一是在信息技术、电子、建筑、建材、汽车等产业领域均获得了快速发展。二是在清洁能源等新兴经济领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先进水电、清洁火电、高端核电、大功率风电、燃机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全谱系发展势头强劲,并组建了先进的水电装备、氢能、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三是在光子等高新产业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对四川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连接国内国际,交通畅通无阻
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内部来看,四川既是连接中国西南各省份的交通枢纽,还是连接中国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和协同开放的地理优势。反观外部,四川靠近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重要门户,同时又是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享有天然的地理优势。[9]
在交通方面,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构成了四川便捷的交通网络。四川将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向东南、南部、西南和西北延伸,并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地区连接,形成更紧密的区域联系。同时,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也为四川提供了向西和向南出海的新动脉,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0]四川作为国内拥有双机场格局的“航空第四城”,基本形成了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的航空网络。同时,宜宾港和泸州港等内河港口构建了便利的水陆运输通道,帮助四川增强与滇黔、长江下游地区和欧洲、中亚等地的物流通达性,并与南京、上海等多个港口港区开展深度合作。[11]
(二)政策支持:打造经济增长极,促进合作与创新
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四川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将四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高地,以及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使其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极。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已被定位为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第四极”,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项政策的生效实施,为外商企业提供了促贸易利投资的营商环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措施、扩大开放促进投资的政策机遇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投资保护,促进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中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的密切合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资金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四川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绵阳)科技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从区域发展战略到扩大开放、促进投资,再到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四川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力地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三)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汇聚,能源潜力迸发
四川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表现在文化资源、人口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
第一,四川拥有优质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和大熊猫,是四川独特而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众多历史名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构成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城山-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四川的一张重要名片。
第二,四川拥有人口和地理空间的优势。四川的户籍人口超过9100万,位居全国第四位,地理面积达到48.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密集的人口和广阔的地理空间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四川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长江、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等大江大河为四川的水力发电创造了优越条件,煤炭、钛铁、铜、铅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四川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12]
(四)经济实力:西部领先地位,多元产业崛起
四川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经济实力突出,优势产业显现。近年来,四川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中国西部地区首位,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更是走在西部地区的前列。未来,四川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产业优势方面。一是在信息技术、电子、建筑、建材、汽车等产业领域均获得了快速发展。二是在清洁能源等新兴经济领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先进水电、清洁火电、高端核电、大功率风电、燃机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全谱系发展势头强劲,并组建了先进的水电装备、氢能、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三是在光子等高新产业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对四川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