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抢抓重大机遇融入“一带一路”
等优势。乘着国发〔2022〕2号文件的春风,贵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一是加强产业合作。深化拓展“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四个+”产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到贵州投资兴业、拓展市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在大数据、中医药、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二是加强旅游合作。针对大湾区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让贵州成为大湾区人民夏季避暑度假的首选地;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到贵州开发康养、休闲等旅游产品。
三是加强消费合作。贵州已经建成54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贵州绿色健康农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在大湾区市场深受欢迎;继续深化产销对接,大力推动“黔货出山”,让更多贵州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四是加强人才合作。以粤黔协作为纽带,与广东大规模交流干部和人才,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向大湾区大批输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柔性引进大湾区“周末工程师”、退休老教师老医生等到贵州开展服务,让大湾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随着人才大流动惠及贵州发展。
2、向东,加快连接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合称为三大国家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11省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穿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加快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统筹沿海、沿边以及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使贵州顺理成章成为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的11省市之一。
2016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底,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产业合作,构建东西部互利共赢新格局,用好烟酒茶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与相关省市的产业协作,主动做好东部产业承接工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利共赢。随着长江经济带生产力不断解放,贵州也共享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日渐凸显。
3、向北,扩大与成渝地区经济合作
成渝地区是西部重要经济区,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贵州北接成渝地区,遵义、六盘水、毕节和铜仁等市经济发展对成渝地区依赖度高,具备扩大经济合作的基础。贵州的“高速平原”与共通的高速铁路和发达的航空体系形成了无障碍的立体交通网,这是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重要的基础。尤其在高铁方面,成渝贵已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环绕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八个小时走完川渝贵三省市,成渝贵环形圈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国发〔2022〕2号文件也明确要求,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贵州与成渝地区的党政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成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工业合作日益密切、农业合作逐步深化、旅游合作不断拓展、商贸合作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合作多点开花。贵州的发展需要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靠拢并融入成渝,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也需要贵州优势资源和拓展空间,成渝贵经济圈呼之欲出。
4、向西,推动实现滇黔合作双赢
贵州与云南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加强与云南经济合作,是贵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跳板”。早在2013年9月,云贵两省就共同签署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将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在交通、产业、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同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省份,云南、贵州持续加强市场共建共享,贸易交流日益频繁。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要求贵州“全方位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带动能力”。2016年,国务院批准贵州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印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的
一是加强产业合作。深化拓展“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四个+”产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到贵州投资兴业、拓展市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在大数据、中医药、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二是加强旅游合作。针对大湾区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让贵州成为大湾区人民夏季避暑度假的首选地;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到贵州开发康养、休闲等旅游产品。
三是加强消费合作。贵州已经建成54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贵州绿色健康农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在大湾区市场深受欢迎;继续深化产销对接,大力推动“黔货出山”,让更多贵州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四是加强人才合作。以粤黔协作为纽带,与广东大规模交流干部和人才,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向大湾区大批输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柔性引进大湾区“周末工程师”、退休老教师老医生等到贵州开展服务,让大湾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随着人才大流动惠及贵州发展。
2、向东,加快连接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合称为三大国家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11省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穿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加快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统筹沿海、沿边以及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使贵州顺理成章成为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的11省市之一。
2016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底,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产业合作,构建东西部互利共赢新格局,用好烟酒茶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与相关省市的产业协作,主动做好东部产业承接工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利共赢。随着长江经济带生产力不断解放,贵州也共享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日渐凸显。
3、向北,扩大与成渝地区经济合作
成渝地区是西部重要经济区,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贵州北接成渝地区,遵义、六盘水、毕节和铜仁等市经济发展对成渝地区依赖度高,具备扩大经济合作的基础。贵州的“高速平原”与共通的高速铁路和发达的航空体系形成了无障碍的立体交通网,这是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重要的基础。尤其在高铁方面,成渝贵已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环绕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八个小时走完川渝贵三省市,成渝贵环形圈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国发〔2022〕2号文件也明确要求,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贵州与成渝地区的党政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成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工业合作日益密切、农业合作逐步深化、旅游合作不断拓展、商贸合作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合作多点开花。贵州的发展需要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靠拢并融入成渝,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也需要贵州优势资源和拓展空间,成渝贵经济圈呼之欲出。
4、向西,推动实现滇黔合作双赢
贵州与云南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加强与云南经济合作,是贵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跳板”。早在2013年9月,云贵两省就共同签署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将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在交通、产业、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同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省份,云南、贵州持续加强市场共建共享,贸易交流日益频繁。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要求贵州“全方位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带动能力”。2016年,国务院批准贵州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印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