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5版
新形势下内蒙古向北开放的主要成就与未来方向
27%。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共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其中,有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海拉尔、满洲里、包头、二连浩特6个航空口岸;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铁路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华北通道口岸,即从京津冀经二连浩特口岸到蒙古扎门乌德延深;满洲里口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北通道,即从东三省经满洲里口岸到俄罗斯赤塔延深。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黑山头、室韦、阿尔山、乌力吉(在建中)12个公路陆路口岸。14个陆路口岸中,4个对俄罗斯开放口岸,10个对蒙古国开放口岸。近年来,内蒙古高度重视各类对外开放园区建设,已设立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满洲里3个综合保税区;赤峰、包头、巴彦淖尔、乌兰察布4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遍布内蒙古全域。
  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分布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至改革开放前,逐渐形成了呼和浩特、包头纺织、钢铁、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中心,乌海、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煤炭、木材生产基地,以及巴彦淖尔、通辽、赤峰、锡林郭勒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乌海等地,建设起现代城市体系。在首府呼和浩特集聚了全区重要的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形成了社会、经济、文化要素集聚高地,在发展资源集聚水平上,呼和浩特市与区内其他盟市拉开了较大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演变,内蒙古各盟市依托能源资源、基础原材料、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以资源型经济迅猛发展带动各领域快速发展,形成了呼和浩特首府中心与盟市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协同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城镇的布局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省区之间要素交流日益畅通、人口流动的行政区隔大幅度消减的发展进程中,内蒙古提出“北开南联”、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总体战略,各盟市与周边其他省区城市之间要素流通、合作的机制不断成熟,各地区发展动力来源由较为单一自治区内供给,转向区域外、国内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市场开拓合作、智力资源培育合作、自然生态保护合作等等,合作领域遍及产业、环保、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城市体系建设各领域,构建了更为开放地获取发展动力新格局。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内蒙古各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2003年后,内蒙古发展尤为快速,其中,有内蒙古自身发展资源积累到一定阈值开始释放的因素,有国家建设进入能源重化工时代为内蒙古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提供了巨大市场的因素,但根本动力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成熟,在于国家发展与国际社会的高度融合,也在于国内先进省区高质量发展资源外溢。如果仅就经济领域与国内其他省区比较分析,内蒙古的发展是通过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将煤炭、电力、基础原材料、自然空间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发展动能,且长期保持了这一态势,形成了现代能源经济、农畜产品生产、稀土与有色金属开发利用的区域优势,奠定了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雄厚基础。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从以自然资源为主转向以智力资源、创新资源为主,产业升级换代不断深化,价值链重心向高质量要素投入移动,传统资源富集的优势不断衰减。新阶段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视角分析,内蒙古在科技研发、高等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市场资源供给、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与周边省区和国内先进省区相比并不具有优势,尤其在各类社会主体活力和创新发展机制上的弱势更为突出。
  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历程与成就
  内蒙古以资源开发、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的主要形态以沿边开放为主。在经济领域,制造业体系融入国际市场分工较为困难,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动用行政激励手段督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引进外资创办合资企业,但彼时进入内蒙古市场的主要外资来源多在南亚地区,相比沿海发达省区,内蒙古既没有本地市场优势,也没有支撑本地制造业所需要的活跃的金融市场、大量汇集劳动力的社会供给以及灵活的政策执行群体,引进资金技术存留的企业还是集中于纺织等有本地原材料供给的领域。
  从所面对的国外市场状况而言,蒙古、俄罗斯与内蒙古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处于同一群落,内蒙古不具备向蒙古、俄罗斯输入制造业产品和技术的本地化产业和产品优势。因而,向北开放初期的活动呈现出鲜明的贸易为主的特征,以与蒙古国进行农副产品、轻工产品输出和木材、油料、小家电、肉类等输入的中介贸易,拉开了向北开放序幕。当我国市场在本世纪初出现巨大的能源原材料需求后,蒙古国煤炭资源、俄罗斯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得以被国内市场重视,国内资金开始较大规模进入蒙古、俄罗斯投入于矿产开发和森林资源采伐,在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建设了原木加工、木材加工储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