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调查报告
额累计54.21亿元。2023年上半年,宁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9.5亿元,增长25.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5.7亿元,增长191%,出口33.8亿元,增长14.9%。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十年来,宁夏持续优化改进营商环境,积极打造“数字政府”,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1+16”政策文件,开通“e外贸”宁夏数字贸易平台,建立外商投资公共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构建便利化、智能化的投资环境。
(四)资金融通能力提升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稳定、高效的融资体系保障,做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融资服务,宁夏政府与金融机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探索。
一是建立开放型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展金融合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宁夏先后与中航证券签订发行中阿证券,吸引中东投资人的“石油美元”,并与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签订“优投”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政府+平台+企业”的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风险保障。同时,宁夏积极拓展中阿金融合作领域,推动引入外方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与宁夏地方金融机构共同协作,推动本地金融机构把市场“走出去”。
二是金融机构协作联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银行宁夏分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中心进行协议合作,利用海内外的跨境平台,推动中阿金融合作。2014年至2022年,宁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0.81亿美元,主要投向蒙古、沙特、阿联酋、阿曼、埃及等国,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农业、畜牧业、化工、矿产资源开采等行业。同时,宁夏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5亿美元,主要在沙特、巴基斯坦等国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建设等工程承包业务,工程项目累计外派劳务1331人(次)。
三是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宁夏创新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方式,加强与大型央企及兄弟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合作力度,实现各省市区境外产业园区错位发展、资源共享、抱团出海。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截至2022年底已签订合作备忘录项目23个,完成在沙特注册项目2个,分别是位于吉赞园区的杭州锦江集团氧化铝项目一期和深工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深工沙特塑胶新材及电子光学产业制造基地项目。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3658万美元,综合商住楼项目、建材城项目已经竣工投入使用。6个入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6000多万美元。境外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及企业抱团出海的重要载体。
(五)民心相通开放发展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宁夏坚持传承友谊,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
一是以诚相待,增进国际友谊。十年来,宁夏坚持加强与阿拉伯、埃及、迪拜、南非、日本、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家的工作对接,以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物产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根据华经研究院显示,2019年宁夏旅游外汇收入为6932万美元,同比增长24.07%。2019年宁夏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为12.66万人次,同比增长43.54%;其中:接待外国人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为3.61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占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总人数的28.52%。④
二是以合为贵,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既要以和为贵,更要以“合”为贵。宁夏政府、相关企业与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举行线上对接会,双方洽谈了跨境电商、文化旅游、健康产业、高等教育、国际友城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同时,借助中国 (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国际葡萄酒产区进行交流合作,盛情接待了来自22个国家的跨国公司高管、亚非拉国家在华青年领袖以及媒体人士的考察,开创了“一带一路”文旅务实合作的新局面,展现了宁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交流与切磋的诚意。
宁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现实障碍
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第二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加之内外部环境影响,宁夏开放型经济也面临区域内部发展不足、产业转移效果不佳、国际竞争力较低、数字经济基础薄弱等多重因素制约。
(一)区域内部发展不足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处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的发展却面临着深刻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消极因素影响。北部引黄灌区产业基础良好、县域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充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动能较强。中南部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动能相对较弱。尤其是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战场”于一身的固原地区,在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十年来,宁夏持续优化改进营商环境,积极打造“数字政府”,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1+16”政策文件,开通“e外贸”宁夏数字贸易平台,建立外商投资公共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构建便利化、智能化的投资环境。
(四)资金融通能力提升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稳定、高效的融资体系保障,做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融资服务,宁夏政府与金融机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探索。
一是建立开放型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展金融合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宁夏先后与中航证券签订发行中阿证券,吸引中东投资人的“石油美元”,并与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签订“优投”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政府+平台+企业”的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风险保障。同时,宁夏积极拓展中阿金融合作领域,推动引入外方金融机构来宁设立分支机构,与宁夏地方金融机构共同协作,推动本地金融机构把市场“走出去”。
二是金融机构协作联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银行宁夏分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中心进行协议合作,利用海内外的跨境平台,推动中阿金融合作。2014年至2022年,宁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0.81亿美元,主要投向蒙古、沙特、阿联酋、阿曼、埃及等国,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农业、畜牧业、化工、矿产资源开采等行业。同时,宁夏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5亿美元,主要在沙特、巴基斯坦等国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建设等工程承包业务,工程项目累计外派劳务1331人(次)。
三是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宁夏创新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方式,加强与大型央企及兄弟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合作力度,实现各省市区境外产业园区错位发展、资源共享、抱团出海。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截至2022年底已签订合作备忘录项目23个,完成在沙特注册项目2个,分别是位于吉赞园区的杭州锦江集团氧化铝项目一期和深工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深工沙特塑胶新材及电子光学产业制造基地项目。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3658万美元,综合商住楼项目、建材城项目已经竣工投入使用。6个入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6000多万美元。境外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及企业抱团出海的重要载体。
(五)民心相通开放发展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宁夏坚持传承友谊,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
一是以诚相待,增进国际友谊。十年来,宁夏坚持加强与阿拉伯、埃及、迪拜、南非、日本、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家的工作对接,以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物产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根据华经研究院显示,2019年宁夏旅游外汇收入为6932万美元,同比增长24.07%。2019年宁夏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为12.66万人次,同比增长43.54%;其中:接待外国人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为3.61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占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总人数的28.52%。④
二是以合为贵,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既要以和为贵,更要以“合”为贵。宁夏政府、相关企业与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举行线上对接会,双方洽谈了跨境电商、文化旅游、健康产业、高等教育、国际友城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同时,借助中国 (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国际葡萄酒产区进行交流合作,盛情接待了来自22个国家的跨国公司高管、亚非拉国家在华青年领袖以及媒体人士的考察,开创了“一带一路”文旅务实合作的新局面,展现了宁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交流与切磋的诚意。
宁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现实障碍
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第二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宁夏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加之内外部环境影响,宁夏开放型经济也面临区域内部发展不足、产业转移效果不佳、国际竞争力较低、数字经济基础薄弱等多重因素制约。
(一)区域内部发展不足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处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的发展却面临着深刻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消极因素影响。北部引黄灌区产业基础良好、县域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充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动能较强。中南部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动能相对较弱。尤其是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战场”于一身的固原地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