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9版
宁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调查报告
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以及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条件均不占优,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动能明显不足。
  (二)产业转移效果不佳
  近年来,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东部地区将部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企业“落户”到了宁夏。虽然拉动了投资,但并未对宁夏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质的提升。个别市县因过度依赖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易陷入“政策陷阱”,动辄“要政策”“上项目”。此外,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比重偏大(多年来占比持续保持在70%以上),加工贸易比重偏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前宁夏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效果不够理想的境况。
  (三)国际竞争力较低
  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本地企业实力不济也是制约宁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宁夏外贸企业虽有所增多,但企业实力依旧较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总体较弱。跨境电商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市场主体较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人才缺乏问题突出。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外汇结算仍需通过外地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未能完全实现本地外汇结算。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费用占销售费用的30-50%,与沿海城市相比,物流服务费用成本过高。
  (四)数字经济基础薄弱
  数字化赋能是提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水平的关键。宁夏作为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数字经济的系统性管理和应用机制探索领域的进展有所滞后。各行业对数字化服务的内涵需求研磨不透,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总体上,宁夏处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区,本地企业辐射作用有限,产业聚集尚未形成,政策牵引效果不明显,数字经济对“一带一路”建设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太明显。
  宁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宁夏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近期,国家又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举措,宁夏应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机遇,果断做出抉择,以开放的姿态赢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一)综合研判形势变化,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要持续发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稳扎稳打,真抓实干。
  一是综合分析研判当前紧张国际形势变化造成的消极影响,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建设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制。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精心筹备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全面释放开放载体潜能。
  三是完善外资外贸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开放发展政策体系,提升全链条服务外贸进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继续推动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工作,支持多式联运发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效能叠加,推动现代物流业与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力贯通开放要道,奋力构建开放格局
  在全区上下“大抓发展、抓大发展”紧要关头,对于开放发展的理解绝不能片面化、刻板化,否则就容易顾此失彼,影响全局。首先需明确的一点,即宁夏地处中国大陆几何中心区域,适宜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随着全方位开放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单方面倡导“向西开放”、还是“向东开放”,均不合时宜。宁夏虽小,但蕴藏的开放潜力不小。要拿出把“欠发达”的“欠”字扔到黄河里面去的决心与气魄,东联西出、北融南通,全力贯通开放要道,奋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向东,要加快推进宁夏至太原、包头、济南等黄河中下游中心城市的通道建设,稳定运营至天津港、青岛港、威海港等东部沿海港口的“点对点”班列。争取于2024年贯通京兰通道银川至北京段,将首都优势资源辐射内陆,助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
  向南,要紧密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宁夏连接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打通衔接长江经济带、南向出海大通道交通要道,提升宁夏和周边地区货物的出海效率。
  向西,要加快建设宁夏经甘肃联通新疆的高速通道,常态化运营宁夏至中亚、西亚的国际货运班列,提升向陇海线以北、京包线以南的货物出口集散能力。
  向北,要推进途经俄罗斯、蒙古,经由二连浩特口岸入境的木材班列持续运营,继续推动蒙煤进宁新通道——“鄂上线控制性工程”建设实施。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考量,要继续推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利用中阿峰会机遇开辟中东阿拉伯国家市场、积极拓展能源资源等短缺产品的进口源。基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及巩固传统市场的考量,要持续加大与传统欧美日韩市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合作,扩大宁夏特色优势产品,尤其是“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相关产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