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员往往因自身利益以及企业施加的一些因素影响,导致信贷调查经常只停留在对企业财务性信息的审查(包含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银行账户流水等),而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交易的真实性、企业的隐形负债、企业的发展规划等与企业整体发展关系密切的信息掌握不足,进而使得调查内容的真实性还不够。
  (二)贷款内控管理仍待加强
  虽然各个银行在贷款内控管理制度上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三点:
  一是部门职责不清晰。完整的银行信贷业务办理,包含贷款前的调查、贷款中的审批、贷款后的管理以及相关内审等,在执行每一道程序时,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但是很多部门因考量自身利益而导致不积极配合、互相推诿、业务冲突、管理混乱等现象出现。
  二是科技能力不足,未实现精细化管理。当前很多中小银行受科技能力的影响,在贷款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开展业务,这也造成很多贷款流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过多,有失客观和公正性。
  三是多年来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存在重贷前、轻贷后,致使银行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加大了信贷的整体风险。
  (三)贷款合规意识欠缺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树立合规意识对避免贷款违规操作、抵御信贷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一些银行从业者的贷款合规意识不强。一方面,对法律法规以及与银行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学习意识淡薄,导致在工作中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频发,给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银行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信贷合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
  (四)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使得银行很难从整体上对信贷实际风险状况进行准确把握。具体表现为:
  一是银行客户细分工作不到位,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部分客户明显感到不被重视。
  二是缺乏创新,不论是客户质量还是信贷风险情况,业务流程中都明显缺少差别,工作缺乏弹性。
  三是个别风险管理流程方面涉及要逐级上报审批的情况,不仅影响效率,还可能导致信息在传递中出现损失现象,使得银行高管层无法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把握。
  四是在信贷管理风险期间,贷后管理经常流于形式,未及时发现影响信贷安全的隐患,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
  (五)信贷风险评估体系有待健全
  完善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是评估方法科学、手段先进、人员素质高、分工明确、业务流程合理、信息支撑充分。然而,在当前信贷风险评估中,仍然存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信贷评估中,要全面审核信贷申请人的申请条件、资格、还款能力和意愿以及财务报表,但财务报表频频出现造假现象,使得数据真实性得不到充分保证,这是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最明显表现。另外,存在有些银行在评估中不重视现金流量指标,导致风险评估的全面准确性难以保证。
  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贷款调查方法,掌握调查的真实性
  在银行贷款调查时,应该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采取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和方法,掌握调查的真实性。
  一是核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即核查交易对手的真实性,防范信贷申请企业虚构、伪造虚假的交易对手和公章签订合同骗取贷款,重点核查交易对手与贷款企业有无明显或隐性的关联关系;核查企业的交易记录、经营变化状况以及资金流和票据流等的真实性。
  二是对项目进行真实性的核查。包含对项目是否是按规定立项的、立项的要件是否完整、立项批复是否一致、项目的资本金真实性和比例、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再到竣工的整个进度进行核查。
  三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调查的真实性。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和精准把控;灵活运用各种宏观分析模型,分析企业发展动力,准确掌握企业财务数据呈现出的真实状况。另外,还要关注非财务信息,通过非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发展运营的整体状况。
  (二)完善信贷内控机制,提高履职效率
  明晰职责边界,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办事效率。健全部门职责且相互制衡,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内控审查相分离。设立部门沟通机制,促使部门在信贷风险和收益平衡中及时沟通,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互相推诿的局面出现;完善信贷内控分析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处理、分析等信息化内控管理体系,对工作业务进行大数据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工作管理效率,确保将风险扼杀在萌芽期;树立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