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3版
泸州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及其实现途径
    位于泸州市古蔺县桂花镇香楠村以“红军”为名,源于长征时期留下的诸多红军故事和革命遗址,成为当地铭记英雄过往,传承革命精神的地方。

不够新颖,缺乏产品活力和市场吸引力,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文旅产业形式单一,缺乏集群效益。
  泸州红色旅游产品类别过少,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皆为橱窗陈列、静态展示,缺乏与游客互动、体验,游客参与度低,难以引起游客兴趣和共鸣,不能有效满足“后审美时代”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4、科技创新不突出,与时俱进不充分
  泸州红色旅游项目多以传统呈现模式为主,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利用率低,如:VR/AR、裸眼3D、人工智能等。项目本身的体验性、互动性不够强,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游客对于特定红色历史事件、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充分、不深刻,造成游客参与感、沉浸感、互动感不足。
  泸州红色旅游宣传手段创新不足,如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推广效果不明显。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充分,红色旅游资源在线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建设和利用明显不足。
  泸州红色旅游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有待提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足,缺乏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同时,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旅游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加强安全防护,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数字化转型亟待加强。同时,需重视泸州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过度开发的经营模式可能对红色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和消耗,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可持续经营和管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促进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泸州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现途径
  要实现泸州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重点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游客“愿意前来、乐意停留、如意游玩、惬意消费、满意而归”。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合资源谋布局
  整合泸州现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南针”。
  一是结合《泸州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建设保护规划》《泸州市红色旅游线路策划》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发掘泸州红色资源,充分完善泸州红色数字基因库。
  二是高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泸州红色文旅和乡村振兴共同发展规划,充分借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的品牌影响力,对标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有效串联泸州市域内重点乡村红色旅游景点,实现乡村红色旅游整体协调与合理布局。
  三是借力“中国红色文化传承带”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重点打造红色体验基地、红色综合体、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思政教育示范地、红色时光小镇,通过申报乡村振兴示范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等举措,建成爱国主义红色教育高地、文化强国标志等工程,实现泸州乡村红色文化传播规模效应。
  2、完善基础齐配套
  基础设施配套是振兴乡村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泸州乡村红色文化旅游成败的关键保障:既要完善硬件基础,如交通设施设备、游客集散中心、红色文化景区水电气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又要完善软件基础,如移动5G覆盖率、红色基因数据库、在线服务平台及网络技术人才配备等。
  一是交通方面:打通川滇黔省际道路交通、扩建泸州南翼“红旅网络”交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物流配送交通。
  二是红色文旅配套方面:完善水电气网、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配套。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农田水利、环境生态以及园林绿化等建设。
  四是完善其它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确保游客“畅游”体验感的同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多元产业拓格局
  一是注重提升红色旅游资源娱乐价值,增强项目互动性,提高游客参与度,拓展业态形式,丰富产业格局,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兼顾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教育、模拟感受、沉浸体验、生态观光、人文体验等功效。
  二是借力泸州“中国酒城”千亿白酒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