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7版
陕西乡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之策
    传统手工艺再创造为乡村振兴注活力

素与现代设计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出传统手工艺品的创造力,构建更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播体系,以达到真正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下亟需思考与破解的难题。
  (三)产业规模较小,利润较低
  规模化与标准化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特征。与现代工业相比,传统手工艺多脱胎于小作坊,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面临着资源不集中、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等问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的资源囿于贫困乡村,交通不便,即便这里手工艺品类资源很丰富,但由于技术设备及资金投入不足,有太多的资源依旧“远在深山人未识”。产品进行工艺化的开发力度不够,源于手工劳动对于时间的要求高,人们都选择在农忙之余来做手工活。当前,规模化的传统手工艺企业极为稀缺,加上价格难以提升,收益低下,精细度也不足,艺术品附加值往往不高,这就导致了当地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开发利用率低下。因此,激发手工艺行业及其相关衍生产业的活力,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手工艺营销方式迫在眉睫。
  (四)乡村文创人才奇缺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发展差距和城市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大量人才涌向城市,导致乡村吸引不来人才,更留不住人才。当前乡村振兴仍面临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择业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说明乡村振兴中创新人才成长的创新动力、产业活力、资金吸力、政策引力、人才张力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随着对返乡创业人才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强,部分人才开始向乡村回流,但这仍然无法满足乡村事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政府的突围之策
  (一)健全创业增收的驱动机制
  当地政府可以为农民手工艺合作社助农脱贫增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为贫困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创建与运行等环节提供典型示范。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域打造“手工艺人双创示范基地”。例如,创建“长安的礼物”“志丹的礼物”“千阳的礼物”农民手工艺联合社。以知名手艺人为带头人进行产业实践,着力打造手工艺文创原创设计品牌。以品牌联动为抓手,以产业聚合为效应,以造血式扶贫措施为手段,提供就业岗位、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努力建成地方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助其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打造地方手工艺“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新兴业态。各地市可以遴选一两个“手工艺示范点”,将地方从事手工艺行业及其相关衍生产业的手工艺人集结起来,成立“某区县农民手工艺促进协会”,进而在此基础上成立“省市级农民手工艺联合社”。
  (二)创建设计服务平台
  政府应深入调研手工艺现有资源,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的资源利用转化方案,同时,出台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利好政策,给予财政支持与补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国家应加快项目研究和政策制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对手工艺企业及整个行业出台优惠政策,减免税收,为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发展和聚合提供适宜的土壤、便利的条件。[6]支持特色种子企业,为大型产业集聚群的发展和聚集培育生存空间,努力实现示范效应。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将以跨界融合为理念,开展手工艺领域与文博行业、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的积极跨界、品牌融合。针对政、企、学、研等不同机构的合作,要破除各自为政的传统思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具有针对性地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需要建立一个针对手工艺和其他行业、品牌跨界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吸引多重力量参与、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使政、企、学、研各方得到最佳匹配与整合。
  (三)塑造乡村手工艺文化IP
  政府应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陕西省手工艺行业协会、地方手工艺行业协会等机构拥有专业的行业知识、广泛的社会关联、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极发挥其行业服务和行业带动、促进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工艺品产业协会。让行业协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