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6版
新疆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民表示对村内重大事项根本不知道的所占比例高达38%,有的事项是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的比例为40%,认为村内重大事项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后决定的比例仅有18%,还有4%的村民认为没有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由此可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参与程度偏低。
  (五)乡村建设专业人才紧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驱动因素,也是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因素。”[5]新疆乡村建设专业人才紧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人才留不住、人口空心化问题;二是加之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需要的人才也更为多元,人才队伍发展、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还不够完善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难题。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体系支撑。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农业的涉农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青年人才。但涉农职业教育比较倾向于地级以上城市,且存在学科设置单一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新疆地区也在采用积极引进和重点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专业性人才,但总体来看,人才培养供给与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双向互动中仍然存在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质量不匹配等矛盾。
  (六)乡土文化发展空间缩小
  乡土文化内容包括传说故事、古建遗存、民俗风情、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古树名木、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广大农村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我国的乡土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变迁过程,时至今日,乡土文化的形式明显不同以往,特别是离土离乡时代的来临,深刻地改变了乡土文化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轨迹,甚至使乡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6]新疆地区乡土文化本身就具有零散化和脆弱性的局限,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扩张又侵占了乡土文化的生存土壤,加之文化全球化不断渗透挤压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使得乡土文化面临衰落的局面。新疆在美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让有形的乡土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加大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创新发展和代代传承,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新疆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的路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紧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总要求。针对新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和新出的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有利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一)持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一理念”。[7]立足新疆乡村实际,从新疆特殊的地域特点、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方面入手,培育和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全区综合经济实力。
  持续发展新疆乡村特色产业,必须坚持厚植生态底色,彰显本村特色,突出发展优势,进而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用好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新疆特色林果业、棉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坚持创新驱动为乡村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先培育一个小的“科技点”,然后融合拓展提升产业辐射带动力,推动新疆乡村经济稳步增长、提质增效。
  (二)加大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实现人民生活殷实富裕
  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针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首先要加大自治区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即增加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压实各级政府贯彻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财政政策的主体责任,把下拨的各项资金真正落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之处,努力创新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并进行严格管理和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其次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疆区内各乡镇要创新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式,借鉴和学习其他省市优秀经验,打造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园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使企业能够增加项目经济强度、降低风险,又能缓解政府财政负担。最后要鼓励农民资金主动投入,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身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既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又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8]
  (三)加强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促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切实抓好“十四五”时期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新疆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