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8版
陕西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现状、困境与路径
马 洁 司晓宏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双一流’背景下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HZ1867)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陕西省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促进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协调、资源支撑力不强等问题。为此,陕西省应强化战略布局、统筹各类资源、突出优势特色、聚焦社会服务,大力助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快速提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民族复兴的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虽地处我国西北部,但高等院校数量多、质量高、特色明,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点省域。在全国高等院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背景下,陕西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进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加快建设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陕西省“双一流”建设的现状与成效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晰了“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思路。2017年1月, 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教育部发布声明,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2022年2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标志着“双一流”建设进入了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启动以来,陕西省积极响应、主动谋划、大力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2016年)、《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2022年)等举措,促进了本省“双一流”建设高位开局。
  目前,在陕西111所高校、55所本科院校中,已有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20个一流学科也主要分布在8所高校之中,具体情况为:西安交通大学8个: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西北工业大学3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个:植物保护、畜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西北大学2个:考古学、地质学;陕西师范大学1个:中国语言文学;长安大学1个:交通运输工程;空军军医大学1个:临床医学。总括来讲,陕西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其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七,在西部12个省区排名第一。具体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了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陕西省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支持”的原则,将不同发展水平的高校分为不同建设层次,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差异化的建设目标,依据建设重点制定不同等次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引导高校制定个性化建设方案,实行“一校一案”,鼓励其特色化发展。在学科方向的厘定上,主动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的前沿学科和新兴学科,如碳中和、新材料、航空技术、人工智能等,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引导高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