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2版
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路径
时期学校停课,大学生积极通过互联网搜索与事件相关的消息,时刻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网络上有不法分子散播谣言时,许多大学生能够在看到有损国家威严和党组织形象的信息时自觉举报,避免因不实信息造成社会恐慌。多数大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不仅自己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并且能够积极宣传,提醒长辈不要轻信谣言,要关注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2、不顾个人利益,勇于担当
  在应对突发事件期间,无数医护人员战斗在抗疫一线,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积极救治患者,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而不顾个人利益。虽然一线医护人员以资深专家和医生为主,但也能看到很多大学生的面孔,这些大学生组成了一支新生队伍,在抗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力量。很多医务人员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有些甚至还处于实习阶段,但他们不畏艰险、干劲十足,跟随有经验的医疗工作者奋战在一线。中国大学生不顾个人利益的精神品质,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具备振兴祖国之责任感
  中华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衍生出了无数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每当遇到严重危机时中华儿女都能众志成城、凝聚力量,共同克服危机、走出困境。公共卫生突发时,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自觉写下请战书,主动前往抗疫一线,其中有许多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领域开展抗疫工作,他们将祖国利益放在首位,不畏艰辛,甘愿付出自己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他们在祖国需要时不顾个人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充分体现出其关心祖国命运的浓厚家国情怀,以及保家卫国、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路径
  “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在抗疫中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3]家国情怀应该是大学生刻在骨子里的一种使命,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公共卫生突发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能够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自身修养,让其在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化对集体观念和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将家国利益融为一体。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高校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措并举,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严格约束自己,自觉承担起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职责和使命。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高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家国情怀是支撑传统文化发展至今的强大力量。[4]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展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指引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思维启迪和行为引导具有积极作用,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下,高校更要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发挥育人作用,将家国情怀渗透于学生内心,让学生接受家国情怀的良好熏陶。在高校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中,教师要借助真实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给予学生启迪和引导,让学生自觉学习、弘扬和传承优秀品质精神,在抗疫环境下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尽全力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彰显大学生的素质和魅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家国情怀育人体系
  高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学生构建思政育人的成长环境,通过环境和氛围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综合办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高校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成为大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构建家国情怀育人体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方面,高校领导和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做好各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要做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在校内建设文化广场、发扬寝室文化、楼梯文化等,在生活区、学习区、办公区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故事、案例、图片等,随时随地吸引学生关注,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二要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在校园内开展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让学生以表演、歌舞、诗朗诵等不同形式表达自身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理解,达成育人目标。
  三要做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家国情怀育人体系和相关制度,通过具体的校园规章制度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