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3版
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路径
学生的言行举止,避免学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站等宣扬一些抗疫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突发背景下家国情怀的新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抗疫精神。
  3、借助地方历史资源,根植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每一个城市和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如英雄人物、杰出楷模、会议遗址等,高校为了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力度,保证培养效果,要充分发挥地方历史资源优势,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内心,促进学生爱国爱家。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各个区域都继承下来了很多优秀文化和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中都能够看见,对于后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能够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高校教师在深刻理解公共卫生突发背景下家国情怀新内涵的基础上,要以地方历史资源为依据,积极探索培养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历史资源场所,让学生在参观中体会优秀精神品质的内涵,深刻理解家国情怀本质,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继承优秀精神品质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彰显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与家国情怀相融合,自觉树立承担时代使命、传承家国情怀的思想意识。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家国情怀培养效果
  对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高校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就无法发挥大学生的力量和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抗疫现状寻找适当时机,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家国情怀新内涵,以自身实际行动传承使命、弘扬精神。
  当前,我国抗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基本保证了一切在可控的范围内,许多在抗疫一线奋战过的医务人员已经平安归来,高校可以与这些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协商,邀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分享一线抗疫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从当事人视角体会抗疫工作的艰辛,感受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其在真实事件中受到启迪,更加深入理解抗疫赋予的家国情怀新内涵。
  5、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创建家国情怀网络平台
  21世纪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期,对于公共卫生突发背景下对中国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高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创建家国情怀网络教育平台。
  大学生习惯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了解事件最新进展,这在保证了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某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表不实言论,造谣生事,更有甚者某些国家会编造污蔑中国的谎言,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工作,积极利用校园网站宣传和弘扬正能量的信息,发挥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
  高校要在抨击网络不良信息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多样化功能发布信息。高校可以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励志故事、历史事件、英雄传记等,让学生在阅读和浏览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的内涵,接受良好的熏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家国情怀”或“抗疫精神”为主题拍摄短视频、创编小故事等,将其上传到校园网站、校园抖音号、校园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带领学生走进家国情怀深处,体会家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结 语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各界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现实意义,分析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探析家国情怀的新内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好中华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路径,促进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为祖国发展培养爱家爱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载《人民日报》,2018-11-7(09)。
  [2]田雪梅、闫红、李珍珍:《重大疫情应对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呈现与育人效用》,载《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6页。
  [3]周飞舟:《从疫情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载《光明日报》,2020-06-19(11)。
  [4]张忠家、杨值珍:《论文化自信的构建》,载《江汉论坛》,2018(05):5-15页。
  作者简介
  闫子真 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