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3版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智慧
尽瘁的勤勉奉献、事不避难的责任担当、无欲则刚的峭峻风骨、清风两袖的廉洁本色以及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等等,千百年来成为激励人们修身自省、严以律己、廉洁清正、为民奉献的精神动力。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不断从中汲取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并赋予其时代价值,廉洁文化建设才能够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要求“组织开展我国反腐倡廉历史研究,把握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因此,要善于从先贤论述、文化经典、历史文献中汲取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从历代直臣廉吏的嘉言懿行、清廉事迹和优秀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爱国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勇毅担当、修身律己等廉洁力量,从历代德法并举、管吏治吏的廉政制度和探索实践中汲取廉兴腐衰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滋养、浸润、熏陶、激励作用。要打好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以自我约束锤炼政德等系列“组合拳”,促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官廉,民之幸;官贪,民之祸”的高度警醒,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谨慎,保持“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高度自律,保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度自觉,时刻把好思想“总开关”,掌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校准为民“指南针”,种好管党“责任田”,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引领“绝大多数”形成“规模效应”,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崇德尚善的良好风气。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智慧,必须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持之以恒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
  “活起来”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更充满魅力,“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精神才更深入人心。同样,只有建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才能汇聚干净干事“廉能量”,形成以上率下“廉效应”,激发改革发展“廉动力”。“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廉洁理论、廉洁理念、廉洁价值、廉洁规范、廉洁行为、廉洁心理、廉洁功效、廉洁评价等诸多要素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之治”的思想宝库,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重要借鉴。其中,历代廉洁建设的思想、制度、实践所形成的廉洁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必须发扬光大,让传统廉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其中。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统一意识,“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奉献情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人生追求,“先忧后乐、思济斯民”的政治抱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标尺,“知人善用、尚贤使能”的用人标准,“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律己风范,“清正廉洁、勤勉奉公”的从政操守,“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勤俭观念,“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行为规范,“运筹帷幄、广谋善断”的领导艺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创新精神,“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勇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浩然正气,“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之策,如是等等。这些思想无不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风骨、神韵,以及独具特色的气度、高度、大度、深度、力度、广度,同时也蕴含着丰厚的廉洁文化元素,包含着许多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准则和道理,体现着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诸多关系的哲理和智慧,并深深熔铸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血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当中,渗透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