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4版
传承横渠四为精神 创造新时代新文化
刘 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重点课题“保护传承弘扬关中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2ZD1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张载研究史(1950-2020)”(项目编号:22KYQD1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理想与使命的价值统一,从理想层面强调了人的责任目标,从使命层面赋予了人的具体责任,体现了普遍的社会责任。“横渠四句”内容丰富,是张载关学的内在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以新话语进行新阐释,融入到创造新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思想的呈现形态来看,这些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潜在于伟大思想家的经典命题之中。北宋哲学家张载(1020-1077)提出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这样一个经典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横渠四句”的时代价值。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现在,党和人民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发扬这样的担当精神。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横渠四句”内涵丰富,可以为新时代创造新文化提供诸多传统依据。我们可从基本含义、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对国家和民族的人类意义三个层面来解读。
  为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人能弘道”和《中庸》“参天地之化育”,从“合内外”的角度确认人的内在力量。人作为世界中唯一具有创造力的存在,通过自身知行和创造建构历史、改造现实世界。这种创造力既创造了人本身,又使人能够给予世界以意义。世界的意义是通过人的参与才得以显现的。从价值层面而言,“为天地立心”突显了人的创造力以及人赋予世界以意义的能力。
  “为天地立心”的第一层阐释:为人类社会确定精神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极限发展人的思维能力,认识并运用世界的事物和规律;二是以认识自己为核心,极限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使人类社会确立共同目标,形成价值共同体。
  “为天地立心”的第二层阐释:人类的整体由每个独立个体所组成,引导个体生命树立具有高度同一性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的个体价值与人类价值的共通。
  “为天地立心”的第三层阐释:不同的国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