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2版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与传播路径
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对于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盈具有突出意义。[2]据此,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对其开展有效推广、利用和传播,真正符合“人的需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进程中具备突出价值。
  再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媒介渠道和推广载体,能够实现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有效挖掘与整理,从而以现代化方式展现传统农村文化的博大魅力,这对于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我国江西省有着众多的传统村落,其农村文化以赣文化、客家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等为主体,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对于江西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精神层面的引领和带动价值。在此背景下,以现代化渠道和传播方式对江西农村文化内核进行推介、修复和利用,显然将促进本地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带动特色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与传播路径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入手,进一步提升对传统农村文化的重视,将农村文化的内核挖掘和传播作为重点,无疑符合各方利益。为此,各相关方要密切协同,立足于农村发展实际,推进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和传播,确保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进程。
  1、深挖传统文化内核,注入时代精神要素
  农村文化内核大致上包含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上农村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农村各级部门要增强文化自信,以充足的干劲和热情,投入到传统文化内核的发掘和传播中,为传统农村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确保农村文化内核散发出时代光芒,并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密切与农村文化从业者、参与者的联系,打造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队伍,确保传统农村文化的有效整合与传播,实现优秀农村文化的发扬光大。[3]
  如,要着重发掘那些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传统农村文化内核,比如家训、族规、乡约、村风、地方志等不可再生的文化内容。要立足于乡村发展实际,拓展乡村故事的载体与传播渠道,将经验、习惯性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通过新的传播渠道进行扩散,使之形成更大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文化产品的功能,并最终汇聚到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潮中。
  另外,各级单位要强化组织协同,定期对濒危农村文化内核及其附属文化进行整理、分析,重点挖掘传统戏曲、方言、手工艺技艺、农业技术、乡俗文化等内容,开展现代化的改造和修复,保留其内核价值。农村群众要广泛参与到传统文化内核的挖掘、抢救和整理进程中,提升文化保护与利用意识,运用现代思维对其进行推广,使其融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中,确保文化内核的“永生”。
  2、推动分类保护传承,夯实文化内核根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也是凝聚人民群众思想的价值动力。鉴于此,要用“保护+传承”的眼光看待传统的农村文化,将农村优秀文化的内核挖掘和分类保护作为重点,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文化传承人才,夯实传统农村文化的发展根基,实现文化内核的代际延续。上级政府与管理部门要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加大对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地设计保护和传承举措,从资金、政策、人才扶持、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等方面入手,为文化内核的有效传承创造积极条件。
  如,2021年以来,江西省在加快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投入巨大,尤其是协同各方力量,全面加强本地农村文艺人才的培养,在全省培养了一大批乡村优秀文艺骨干、扶持了一批乡村民间文艺团体,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层、常驻不走的乡土文化能人。[4]
  此外,按照分类保护、有序传承的原则,江西省着力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完成了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设立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站,推动了乡村非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江西各地农村有着广泛分布,但是受门类繁多、项目杂乱等因素的制约,过去的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西加强了乡村非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引导并激励更多的青年文化能人回乡创业,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质量。据此可以看出,基于地方实际推进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保护与传承,能够夯实农村文化根基,确保文化内核得到有效延续。
  3、运用现代传播方式,提升文化内涵辐射力
  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而传统农村文化内核发掘、传播和推广工作则面临多重困难的压力和挑战。比如,推动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传播,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而在“农村空心化”“农业生产老人化”的背景下,上述工作的推进面临重重考验。基于此,各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