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1版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与传播路径
王国杨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这给农村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磅礴动力。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内核的有效发掘和传播工作,逐步引发了各方面关注,并对乡村振兴带来了全面影响。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概念及其发掘、传播的意义,从现实角度提出了推动传统农村文化内核发掘与传播的思路。希望以此研究为起点,引发人们对传统农村文化的重视,促进农村文化内核的有效发掘、保护和传播。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概念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密切对接,为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复兴。在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播传统农村文化的内核与精华,使之成为助力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不竭能力,应当成为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界人士的共同诉求。
  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概念界定
  传统农村文化是基于传统文化形成的概念,而传统文化指的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据此来看,传统的农村文化就是发生在农村地区、具备农业生产生活属性和特点文化的统称。
  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就是此类文化的核心构件与组成要素。传统农村文化内核基于农村文化而形成,是传统农村文化最重要、最精华部分。[1]比如,许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戏曲文化,以吹拉弹唱演为核心,戏曲的演唱与表演方式及其蕴含的人文要素,就是此类传统文化的内核。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将传统农村文化的内核视为农村优秀文化的凝结化元素,这也是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发掘和传播意义
  随着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举措不断丰富,乡村建设与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但必须认识到,多数情况下的乡村振兴以农业生产、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等为主体,很大程度上缺乏对农村文化的重视。据此,要按照农村文化振兴的要求,将农村地区的文化复苏和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切实提升对传统农村文化内核的挖掘和传播,使之在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展现更大价值和意义。
  首先,发掘、传播农村文化内核,是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举措,对于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和辐射力极为重要。众所周知,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彼此互为引领、相辅相成。其中,文化振兴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渗透在其他四类“振兴”当中,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源泉。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内核进行有效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播,无疑是助推农业现代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其次,对传统农村文化内核进行提炼、发掘和有效传播,符合农民群众核心利益,将促进“三农”工作的协调发展。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源泉,其中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