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8版
数字素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及路径研究
要求。然而,现有公共管理类专业在教学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为迎合国家治理变革和社会现实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优化设计,凸显数字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应用性。
  (一)以探索建立数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目标
  欧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经将国民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还尚未将数字素养作为独立公民素养加以重点培养。[4]根据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应将公共管理类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方面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合作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活动、教学研讨等方式深入讨论,促进数字素养教育与公共管理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动态优化课程体系
  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以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为基础外,应依据我国公共管理数字建设框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方向深化的备选模块可以基于公共政策模块、人力资源分析模块、环境保护模块、城市管理模块、社会管理模块等,开设“数字政府治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管理”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相应课程。开设分阶段数字素养课程,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通用数字素养及能力,中高年级则注重开设具有创新素养技能课程,将数字课程嵌入到公共管理课程体系中,以建构动态化的数字时代课程体系,将通识数字素养教育和学科专业数字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三)确立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数字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实践体验、综合素质”培养过程维度,促使学生将公共管理理论与未来数字政务实践运用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专业课教学过程向数字政府实践倾斜,系统开设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移动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管理等实验课程;二是集中开展数字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在分析策划、文案撰写、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数字能力及素养;三是组织学生参与数字化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数字创新能力。
  (四)搭建数字化公共管理实验实训平台
  为适应我国数字建设对高素质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应围绕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色,构建现代化、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数字公共管理创新实践型实验平台,包括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行政综合能力训练、城市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公务员考试模拟训练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实训活动等,全方位提升公共管理类人才数字素养及能力。
  (五)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任课教师本身的数字素养水平、教学能力和数字服务渗透程度,会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升师资队伍数字素养水平的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耦合度。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人员的协助,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将数字素养教育通过智慧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等方式嵌入到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中,以激励学生发挥综合性能力为主,强调学生的有效参与,作为项目经验的一部分,学生应该抓住机会开发和训练数字行政素养及能力。
  结 语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数字工具、创新取向、问题解决及有效参与等方面,与数字素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坚持实践应用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提升公共管理类学生的数字素养及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Eshet-Alkalai:《Y.(2004).Digital literacy: A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era》,载《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Hypermedia》,2013(1):93-106页。
  [2]王佑镁、杨晓兰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载《远程教育杂志》,2013(3)。
  [3][新西兰]马克·布朗.数字素养的挑战:《从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跨越》,载《中国远程教育》,2018(4)。
  [4]凌征强:《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问题与教育路径》,载《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43-47+53。
  作者简介
  彭 婧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政府建设、政府购买服务
  冯学兰 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