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07版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竹篱围合的是一户人家的茶魂树(摄影丨谢春波)

台地茶园转型和改造为生态茶园。改造重点之一,就是慢慢减少农药的使用,直到杜绝。茶农逐渐意识到打农药不仅会对茶叶品质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危害。另外,打过农药的茶叶味道不好,即便卖出去,价钱也被压得很低,他们慢慢接受了不打农药的做法。如今漫步在新茶园,很少能见到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倒是经常可以听到除草机的轰鸣。勤劳的茶农们用除草机去掉影响茶树生长的杂草,再用锄头等工具仔细除草。改造后的台地茶被称为生态茶。
  不仅如此,村民通过观察古茶林,发现其中病虫害较少,他们重新认识了老祖宗的生态智慧,逐步探索出“模拟古茶树生长环境,搞生态稀疏留养”的台地茶园改造模式。他们砍掉了台地茶园中过于密集的茶树,每隔几棵茶树,种上可以为茶叶增加香气的大树。
  随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进,景迈山产的茶知名度越来越高,古树茶和生态茶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未经改造的台地茶,于是,茶农主动把台地茶进行生态化改造。2019年,我在芒景村村规民约中看到了详细的规定,“在台地茶茶园中,茶树与茶树之间的行距必须合理,茶必须与树混种,原则上8-10米一棵树,这些树必须具备观赏价值。”②
  为了保护茶园和茶叶资源,茶农们还在自己的生态茶园里选出了“茶魂树”,延续了祭祀茶魂树的传统。茶魂树可以理解为这片茶地的茶王,旁边有一根梨树桩,一个竹制的供篮,一颗仙人掌做的精杆桩和鸡蛋花树。“茶魂树标志着本块茶地是经过辛勤劳动开创出来的,是有主人的,他已经被列入神树神山保护范围内,老天爷已经委托茶魂树守好本块茶叶,主人不在茶魂树在,茶魂树在监督着任何人进入本块茶地的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得乱砍滥伐,不得随意采摘茶叶。”③
  多年打造之后,如今景迈山的生态茶园里,遍植冬樱花等大树。冬天是冬樱花开放的季节,灿若云霞的樱花与绿色的茶树辉映,成为景迈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游客、茶商纷至沓来。
  经过这样的历程,山上的世居民族对古茶林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它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成为人们的共识。
  传统村寨:山里长出的村子还在生长
  在景迈山遗产构成要素中,村寨与传统民居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景迈山上传统村落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同样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本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芒埂、勐本、景迈大寨、糯岗、翁基、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等9个传统村落。面对这9个村貌已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村寨,申遗过程中制定了针对性强的保护与改造策略。
  景迈山是山区,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村寨规模偏小。世居民族在建村立寨,营造家园时,善于借势而为,山坝、山脊、陡坡等地势都能为他们所用,村寨布局随山的方位和走势而变化,自然山体和原始林地如一个广阔、开敞的母亲,村寨像一棵棵大树一样从母亲怀抱里生长出来,又被先人种植的大榕树等神树包围与护佑,茶林与耕地紧邻村寨,村民生产劳作便捷,茶林与耕地之外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山林既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必须的建材、水源和食材,也是各个村寨间的天然隔断和茶园的防护林。村寨地址的选择和对各种村寨要素的规划,巧妙地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呈现了从高到低,森林、古茶林、村落、耕地水田的复合型垂直利用景观,体现了这些民族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而居的生态智慧。
  翁基村和糯岗村是保留传统民居最多的两个村。2014年6月,这两个村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50个文物集中连片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景迈山传统村寨的典型代表。翁基老寨布局呈南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与山体的走势相吻合。寨子以寨门为界,佛寺位于最北端,是整个村寨的制高点,也是翁基布朗族居民进行佛教活动的场所。佛寺旁有大柏树等参天古树。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