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0版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你好!景迈山》专场活动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揭牌仪式

  (二)传承传统文化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平衡
  景迈山上的少数民族村落一度如同不少农村地区一样,面临着年轻人流失,社区空心化的危险。年轻一代曾经通过打工、外出求学、做茶叶生意等方式,早早离开故土。随着景迈山名声越来越大,茶叶越来越畅销,越来越多人回到村寨,同时带回了新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村中的长者忧心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问题。随着景迈山申遗成功,必定将有更多的外来人口带着更多的生活方式进入。文化在彼此碰撞与交融中生长,景迈山也不例外。但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景迈山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鼓励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参与遗产保护至关重要。景迈山世居民族本土文化保护机构不止一家,但他们在政策、资金和能力建设上获得的支持有限,建议给予他们政策和经济上的更多支持,让他们可以长期可持续地进行文化传承活动,让年轻一代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参与遗产保护。
  (三)发展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景迈山申遗成功后,旅游观光人数急剧增加。我们必须看到景迈山环境承载量有限,目前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尤其是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和配套设施,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保护措施尚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大众旅游。遗产核心区村寨普遍规模较小,如通过扩张村寨、改造民居来加大接待能力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游客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进入古茶林和防护林,如随意采摘的话,可能会引起和当地居民的矛盾,并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破坏性影响。建议相关管理机构严格落实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要求和《保护管理规划(2020-2040年)》中关于日常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旅游管理和阐释的各项法律法规,用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与生态旅游法规规范景迈山旅游。我们要认识到,茶是景迈山的命脉,种茶制茶是村民世代延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古茶林文化景观这项世界遗产活态传承的标志。相关部门要在保障核心区村寨茶产业发展的前提下,为村民发展茶文化产业和茶文化深度体验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提供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预防毫无节制的大众旅游对遗产地环境造成损害。
  (四)外来资本进入和本土主导发展的平衡
  景迈山申遗的成功将吸引更多外来资本进入,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但是在其他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由外来资本主导旅游,当地老百姓通过出租房屋,或者从事简单旅游服务行业等方式获益,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这样的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陷入过度商业化的陷阱。当地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丧失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内生动力。
  建议当地政府与主导机构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将景迈山纳入西双版纳和普洱旅游环线,将山下的惠民镇定位为环线中转站;合理布局核心区与缓冲区,山上和山下的旅游空间,将外来资本往缓冲区和山下引导,大力发展惠民镇康养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让景迈山申遗成果惠及更多民族和人群。而景迈山上的旅游,则应该由当地居民主导,让当地世居民族在各个环节持续受益。通过这样的可持续旅游,使当地人成长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文化旅游的引领者。
  注释
  ①⑦苏国文:《芒景布朗族与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16+36-37页。
  ②芒景村党总支、芒景村村民委员会编:《芒景村遗产保护学习手册》,2019年,未出版。
  ③郭静伟:《嵌入在社会变迁中的普洱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④⑥⑧:张丕生、陈耀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申报回顾与总结》,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5)。
  ⑤《申遗艰难历程保护神圣使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历程和保护对策》,载于国家文物局公众号,2023-9-18。
  作者简介
  谢春波 云南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