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5版
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三江源国家公园

家公园成为青海的一张新名片,更促进了国家公园文化与生态体验、生态研学等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青海省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复杂,最高海拔高度大约为6851米,最低海拔高度大约为1644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属于高海拔地区、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因此青海省的旅游业旺盛期主要集中在短暂的夏季。省内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游客在青海旅游需考虑高原反应、缺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海省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挖掘利用不够
  青海文旅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对传统民居、特色饮食、纪念品等文创开发和产品转化存在明显不足,文旅文创融合度较低。特色资源、历史文脉等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主要表现:
  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旅游资源布局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整合开发。
  二是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游客的需求覆盖不足。
  三是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西宁、海东市的旅游开发程度相对较高,旅游服务设施较完备,而玉树、果洛等地区的旅游发展较慢,设施不完备。
  (三)融合发展链条较短
  缺乏带动性强的大型旅游企业。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消费链条延伸不够,对农牧民就业增收带动力弱。
  一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当前青海各地的文旅融合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地资源和自然禀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导致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和产品同质化现象,无法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缺乏深度融合和创新,一些地区的文旅融合仅仅是表面上的结合,没有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导致文旅融合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品牌特色,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
  三是缺乏要素保障,当前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生态红线的限制以及文旅项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无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范围广泛,但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缺乏创新,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面向旅游市场和消费延伸的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