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7版
新时代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论认同,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将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
  高校红色校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和理想。通过对红色校史资源的发掘,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点来讲,高校应该对校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编撰校史时讲好党史,促进校史文化宣传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学校历史文化培育工程,使校史文化传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学校历史文化的育人效能。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校史资源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继承前辈学者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担当。
  第三,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同感。
  一方面,利用红色校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高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补齐精神上的“钙”,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融合在一起,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另一方面,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并帮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
  红色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
  校史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性,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以及探求科学真谛的事迹,这些都是大学立德树人的珍贵资源。
  第一,充分挖掘红色校史文献资料。
  档案文献工作是用来保存历史的,它是用来为党、为国育才的,老师们要把这些历史文献整理好,运用好,记录和总结党在红色教育方面的奋斗历程,为立德树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 “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人民大学馆藏红色文献,鉴证了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精心保护好,逐步推进数字化”。[1]这为学校红色历史档案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明了方向。强化红色文献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全校行动起来,统筹力量,长期努力,对反映红色校史的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并在全校和社会范围内,对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文献进行征集,积极组织对红色校史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和寻找,对红色校史的亲身经历人员进行口述采访,尽可能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可以让历史来说话,让史实来说话。
  第二,注重内容和场所赋能,讲好校史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区,都要瞻仰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发展作用的革命圣地、红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重要地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大红楼时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学校红色旧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的重要红色资源,是历史上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历史见证。因此,学校要善于利用红色校史资源,讲好校史故事,让学校的红色校史资源真正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首先,将红色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与育人理念、学生特征、时代需求相结合,将校史资源这一宝贵的财富,转变成独一无二的育人资源。“深入研究红色校史,需要教师把红色校史和学科专业史结合起来,把红色校史融入百年党史,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凝聚研究方向,取得校史研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理想效果。”[4]将红色校史资源与各种学科的教学和应用相结合,用它来诠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充分利用它对新时代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提高新时代学生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使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其次,寻找红色校史资源和教科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推进高校红色校史资源走进教材。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与理论阐释,通过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挖掘高校历史资源中的育人因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素材、注入新活力。在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地区,学校应该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分类工作。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和挖掘,收集整理与本校历史相关的红色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等。同时,还可以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家和历史学家来校进行讲座或举办展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