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1版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开展了“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飞锣、霸王鞭等项目不但列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还列入到富县武警中队的训练科目。
  富县文化部门还多次组织剪纸、熏画等非遗项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和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提高传承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春节和庆典节日举办飞锣、霸王鞭、舞狮、舞龙及老秧歌等项目的展演活动,不断推广、宣传和传承非遗项目。富县飞锣传习所、非遗陈列室、民间艺术陈列室、民俗馆等项目被列入到了陕北文化生态区建设项目,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非遗保护工作机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
  富县虽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但乡镇非遗保护机构尚未形成,相关制度缺失,基层非遗保护工作仍处于停滞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再加上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许多问题还在专家学者的探讨中,导致非遗保护工作方向不清,制度不规范。
  2、有关部门对非遗保护工作不重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体现。而有关部门对此认识不到位,在非物质文化项目上重申报、轻保护。对非遗保护工作没有具体详尽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没有激励鼓励措施,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多元发展的现实中,非遗加速消亡的现状令人担忧。再加上宣传缺失,很多群众不知道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致部分非遗被遗忘和忽略,不能很好传承和发展。
  3、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型人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门新型学科,它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型人才,又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懂历史文化、爱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又需要静心钻研、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而目前富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基本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非专业人士,既没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去支撑,也没有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去调查挖掘,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4、非遗传承渠道不畅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特性,它的技艺多数都是代代相传、口传心授,其精湛程度和创新程度与传承人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息息相关。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富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基本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传承本地非遗文化,学习民间技艺的更是寥寥无几。再加上目前的非遗传承仍然是以家族传承为主,且采取自觉自愿的方式,有的作品,比如黑陶,因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资金缺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逐渐远离了民族传统文化,非遗出现严重的传承断层情况
  5、非遗保护投入经费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是需要足够经费保障的。近年来,富县先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但由于普查力度不够,一些濒临灭绝的项目还未纳入县级名录,如打席、织布、擀毡等技艺,黑水寺的传说,玉女泉的传说等口头文学均未列入富县非遗项目。加上普查经费紧张,传统的普查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先进的摄录设备,导致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多,图像、音像等有形的资料少,征集的非遗资料不完整,继而影响到编辑出版的相关资料,这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建议
  1、夯实责任,完善制度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态势;政府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给予明确编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证。同时完善相关制度,把非遗保护、挖掘、发展工作纳入乡镇一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工作考核中,夯实层层责任,做好落实督导,让全员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2、开展普查,建档立卡
  普查工作是保护非遗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全面、系统、客观地采集作品,保存其真实面貌。对普查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根据其特点,对作品、优秀传承人,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种记录方式,逐步建立完整的实物、文字、图片、声像、影像等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分门别类地对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归类、建档。
  3、加强保护,做好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