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2版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王志刚教小朋友们做花瓶

上进行深入挖掘,并开发利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传承人,要研究制定吸引和培养传承人的制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其能将这些珍贵民间技能、技艺延续下去。
  针对现在非遗后继乏人的状况,根据县情,可以把非遗民间艺人纳入体制内,给予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激发年轻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民间艺术的积极性。政府也可以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实行“传帮带”的工资待遇和补贴标准,通过举办普查工作人员培训班、推荐专业骨干到有关部门学习等方式,建立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同时尽快编辑有关非遗项目教材,抓好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工作。
  4、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通过多渠道宣传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提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认识,还应该让富县全体人民都树立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是利用节庆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活动,如歌舞展演,工艺美术品展览以及讲故事,唱民歌等活动。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演出活动,并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舞台等)手段进行宣传活动。三是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在新时代,广大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学校可以邀请传承人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方面的内容,对于能动手实践的,可以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加大广大青少年对非遗的认识和认可,这样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的行列中来,做到传承和发展。
  5、创新方法,传承发展
  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我们可以把非遗项目进行创新性发展,将其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探索非遗产业化新路径,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挖掘熏画、黑陶、泥塑等制作工艺流程,采取“多方投入,依托市场,科学经营”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在保护非遗的同时,探索适合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把传统的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模式逐渐转向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销模式,使其成为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对黑陶、泥塑、熏画等民间工艺进行市场化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富县旅游深度融合,建立“非遗+旅游”的文旅发展理念,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为现有的非遗资源再现努力探寻一个有效的载体。比如我们可以在秦直道、石泓寺、开元寺塔等景点,通过讲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加以渲染,还可以进行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如黑陶、泥塑),在吸引游客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事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2]叶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3]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在富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http://www.fuxian.gov.cn/zfxxgk/fdzfgknr/zfgzbg/1636555683019120642.html。
  作者简介
  曹亚梅 中共富县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教学和县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