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与变迁:甘孜州康定市婚俗文化研究
◎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校办特色科研孵化项目“交融与变迁:甘孜州康定市婚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KBFH2304)
茶马古道重镇——康定,自古以来便是藏汉交汇的中心。藏族作为当地的原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婚姻习俗作为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在时代的变迁中,经过不断的进化和演变,形成了一套融合藏族自身及他族特色的婚俗文化体系。本文具体分析了影响藏族婚俗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当地藏汉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局面。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康定市,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的政治经贸中心及交通枢纽。藏族是当地的原生民族,随着当地茶马贸易的繁荣,康定逐渐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汉族以及回族为辅,另有数量极少的彝、羌、满、苗、白、蒙古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他族的涌入,特别是汉文化对当地长期持续的影响,导致当地文化进入变迁状态,婚姻习俗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进化,逐渐形成了一套融合藏族自身及他族特色的婚俗文化体系。
康定市婚俗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定市藏汉两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受汉族婚礼习俗的影响,藏族婚俗中的一些糟粕被抛弃,部分汉族婚俗习惯被汲取进来,从而形成一套更加规范丰富的婚俗文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婚恋观念的变化
(1)通婚范围和对象
藏族作为当地的土著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族内婚,基本是一夫一妻制,旧时曾有过兄弟同娶一妻或姊妹共侍一夫的现象。解放后,此现象已绝迹。随着他族的涌入,逐渐出现了不同族际之间通婚的现象,其中以藏汉通婚最为常见,这种族外婚在族内不受歧视,民族之间相互尊重。而藏回通婚,虽两族中无明文规定不可,但实际生活中,因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藏回通婚相对较少。
(2)婚嫁年龄
由于当地经济、文化、观念以及风俗的改变,当代康定青年婚姻年龄普遍推后,人们不再崇尚早婚。一是随着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当地人的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高学历推迟了青年男女的成婚年龄;二是遵从国家政策的规定。居住于高山农耕地区的原生民族,其结婚年龄虽较城镇地区偏早,但上世纪末出现的十几岁女孩当母亲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2、婚恋方式的变化
民主改革前的康定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婚姻的缔结上是严格的“等级内婚制”。贵族子女婚姻多为一种政治联姻,基本无婚姻自由可言。平民子女的婚姻相对自由,只要不是近亲结婚,父母一般不会多加干涉,当然也有父母之命的婚约,依据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子女一般会遵从父母的安排。随着社会的变革,“等级内婚制”早已被社会摒弃,包办婚姻在城镇中也已灭绝,当地青年男女的婚恋方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喇嘛公巴卜卦等形式逐渐演变为熟人介绍、自由恋爱。
3、婚恋程序及内容的变化
康定的婚礼形式主要为藏式和汉式两种(回族婚俗同汉族基本一致),不论婚礼采取藏式还是汉式,现今康定片区的婚姻流程(含各项仪式及婚礼流程)相比过往简化了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订婚及迎娶择日
由于现在的康定青年多为工薪一族,原本是民间习
茶马古道重镇——康定,自古以来便是藏汉交汇的中心。藏族作为当地的原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婚姻习俗作为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在时代的变迁中,经过不断的进化和演变,形成了一套融合藏族自身及他族特色的婚俗文化体系。本文具体分析了影响藏族婚俗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认为当地藏汉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局面。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康定市,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的政治经贸中心及交通枢纽。藏族是当地的原生民族,随着当地茶马贸易的繁荣,康定逐渐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汉族以及回族为辅,另有数量极少的彝、羌、满、苗、白、蒙古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他族的涌入,特别是汉文化对当地长期持续的影响,导致当地文化进入变迁状态,婚姻习俗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进化,逐渐形成了一套融合藏族自身及他族特色的婚俗文化体系。
康定市婚俗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定市藏汉两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受汉族婚礼习俗的影响,藏族婚俗中的一些糟粕被抛弃,部分汉族婚俗习惯被汲取进来,从而形成一套更加规范丰富的婚俗文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婚恋观念的变化
(1)通婚范围和对象
藏族作为当地的土著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族内婚,基本是一夫一妻制,旧时曾有过兄弟同娶一妻或姊妹共侍一夫的现象。解放后,此现象已绝迹。随着他族的涌入,逐渐出现了不同族际之间通婚的现象,其中以藏汉通婚最为常见,这种族外婚在族内不受歧视,民族之间相互尊重。而藏回通婚,虽两族中无明文规定不可,但实际生活中,因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藏回通婚相对较少。
(2)婚嫁年龄
由于当地经济、文化、观念以及风俗的改变,当代康定青年婚姻年龄普遍推后,人们不再崇尚早婚。一是随着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当地人的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高学历推迟了青年男女的成婚年龄;二是遵从国家政策的规定。居住于高山农耕地区的原生民族,其结婚年龄虽较城镇地区偏早,但上世纪末出现的十几岁女孩当母亲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2、婚恋方式的变化
民主改革前的康定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婚姻的缔结上是严格的“等级内婚制”。贵族子女婚姻多为一种政治联姻,基本无婚姻自由可言。平民子女的婚姻相对自由,只要不是近亲结婚,父母一般不会多加干涉,当然也有父母之命的婚约,依据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子女一般会遵从父母的安排。随着社会的变革,“等级内婚制”早已被社会摒弃,包办婚姻在城镇中也已灭绝,当地青年男女的婚恋方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喇嘛公巴卜卦等形式逐渐演变为熟人介绍、自由恋爱。
3、婚恋程序及内容的变化
康定的婚礼形式主要为藏式和汉式两种(回族婚俗同汉族基本一致),不论婚礼采取藏式还是汉式,现今康定片区的婚姻流程(含各项仪式及婚礼流程)相比过往简化了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订婚及迎娶择日
由于现在的康定青年多为工薪一族,原本是民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