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4、功能建构
文化记忆的功能建构是通过其内容上的选择性,形式上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建构为鲜活的历史体验。文化记忆的内容虽然是对过去的指涉,但内容并不是过去的所有事件,而是在历史长河中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文化记忆需要定位和选择,才能对自己形成身份认同,那些被文化记忆定位的事件是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精神、价值和信念,汇聚了民族的凝聚力,为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
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红色资源的概念
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分为物质性红色资源和非物质性红色资源。自1919年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较大,红色资源也相当丰富。苏州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其构成包括物质层面:纪念馆、纪念园、旧址、纪念碑,故居,烈士陵园、墓地,红色园林,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五类。非物质层面:影视剧、红色歌曲、戏曲,精神两类。
(二)苏州红色资源分类
1、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
第一类是纪念馆、旧址、纪念碑。如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南社纪念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等。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红色资源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储存器”的功能,对文化记忆的传承、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记忆的传承和连续。第二类是故居。如王绍鏊故居、柳亚子故居、王淦昌故居等。第三类是烈士陵园、墓地。如苏州烈士陵园、常熟市烈士陵园、太仓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第四类是红色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承载了江南水乡的人文气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苏州园林的红色文化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五类是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区等。如永联村、蒋巷村。纪念馆、纪念碑、旧居、示范村等可以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到一起,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物体对过去的革命、建设及其精神、信念产生延续感和认同感。
2、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包括红色创作和红色精神
第一类是影视剧、红色歌曲等红色创作。如京剧《沙家浜》、“红五卅”红色街区沉浸式剧本游、红色经典歌曲《和风吹过苏州》等。第二类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是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在我国百年的革命、建设的过程中,苏州地区形成了许多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红色精神。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有铁军精神、张家港精神、园区精神、昆山之路。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优势
(一)地方红色资源丰富可以充实高校思政课内容
苏州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有纪念馆、纪念园、旧址、纪念碑,故居,烈士陵园、墓地,红色园林,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影视剧、红色歌曲、戏曲,精神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理论课讲解时,可以引入苏州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时,可以引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精神,还可以以永联村为案例,讲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地方红色资源贴近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地方红色资源离学生很近,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将学生熟悉的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由于红色资源时间跨度比较长,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对于本身时间就很久远的红色资源来说,如果离学生的地域距离也远,往往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因此,只有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更能使学生信服,让学生感觉自己离这些伟大事件、伟大人物很近,更有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
(三)地方红色资源可以更便捷引入高校思政课
地方红色资源由于离高校较近,方便高校将其引入思政课,比如在上实践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到更能体现课堂主题的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热情及对理想信仰的坚定。比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可以去“沙家浜”革命纪念馆,感受“芦荡烽火”“军民鱼水情”“铁军精神”;讲到解放战争时,可以去“渡江战役最东端”双山岛渡江战役纪念碑,感受“百万雄狮渡大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迈气概。
(四)地方红色资源可以促进校地合作
苏州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助于高校和基地合作与沟通,高校可以促进地方红色资源基地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记忆的功能建构是通过其内容上的选择性,形式上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建构为鲜活的历史体验。文化记忆的内容虽然是对过去的指涉,但内容并不是过去的所有事件,而是在历史长河中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文化记忆需要定位和选择,才能对自己形成身份认同,那些被文化记忆定位的事件是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精神、价值和信念,汇聚了民族的凝聚力,为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
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红色资源的概念
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分为物质性红色资源和非物质性红色资源。自1919年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较大,红色资源也相当丰富。苏州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其构成包括物质层面:纪念馆、纪念园、旧址、纪念碑,故居,烈士陵园、墓地,红色园林,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五类。非物质层面:影视剧、红色歌曲、戏曲,精神两类。
(二)苏州红色资源分类
1、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
第一类是纪念馆、旧址、纪念碑。如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南社纪念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等。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红色资源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储存器”的功能,对文化记忆的传承、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记忆的传承和连续。第二类是故居。如王绍鏊故居、柳亚子故居、王淦昌故居等。第三类是烈士陵园、墓地。如苏州烈士陵园、常熟市烈士陵园、太仓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第四类是红色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承载了江南水乡的人文气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苏州园林的红色文化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五类是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区等。如永联村、蒋巷村。纪念馆、纪念碑、旧居、示范村等可以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到一起,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物体对过去的革命、建设及其精神、信念产生延续感和认同感。
2、非物质形态红色资源包括红色创作和红色精神
第一类是影视剧、红色歌曲等红色创作。如京剧《沙家浜》、“红五卅”红色街区沉浸式剧本游、红色经典歌曲《和风吹过苏州》等。第二类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是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在我国百年的革命、建设的过程中,苏州地区形成了许多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红色精神。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有铁军精神、张家港精神、园区精神、昆山之路。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优势
(一)地方红色资源丰富可以充实高校思政课内容
苏州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有纪念馆、纪念园、旧址、纪念碑,故居,烈士陵园、墓地,红色园林,现代文明村落、示范村,影视剧、红色歌曲、戏曲,精神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理论课讲解时,可以引入苏州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时,可以引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精神,还可以以永联村为案例,讲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地方红色资源贴近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地方红色资源离学生很近,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将学生熟悉的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教学,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由于红色资源时间跨度比较长,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对于本身时间就很久远的红色资源来说,如果离学生的地域距离也远,往往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因此,只有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更能使学生信服,让学生感觉自己离这些伟大事件、伟大人物很近,更有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
(三)地方红色资源可以更便捷引入高校思政课
地方红色资源由于离高校较近,方便高校将其引入思政课,比如在上实践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到更能体现课堂主题的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热情及对理想信仰的坚定。比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可以去“沙家浜”革命纪念馆,感受“芦荡烽火”“军民鱼水情”“铁军精神”;讲到解放战争时,可以去“渡江战役最东端”双山岛渡江战役纪念碑,感受“百万雄狮渡大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迈气概。
(四)地方红色资源可以促进校地合作
苏州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助于高校和基地合作与沟通,高校可以促进地方红色资源基地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