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践探索
孙思邈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博览会现场
(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5个、孙思邈中医堂221家、中医专科医院13所、中医诊所60个,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院为骨干、孙思邈中医堂为支撑、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多层次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六)人才培养持续强化
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引育国家级名中医、陕西“千人计划”、全国师承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省级名中医、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首席科学家累计35人,人才体系不断健全。
铜川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存在“四个不够”
一是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体系化品牌化宣传不够。河南禹州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博物馆,浙江宁波开设全国首家中医药文创实体店,系列开发文创产品。
二是孙思邈代表性著作基础理论和经典名方挖掘利用不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60卷,8000多个药方均未开发利用。
三是中医药传承政策激励措施不够。江西樟树出台给予老药工1800元/月、学徒工1200元/月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传帮带。
四是民间经方验方和技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不够。
(二)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存在“两缺两难”
“两缺”体现在中医药领军人才短缺,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紧缺;“两难”体现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难,基层人才招录留用难。全市中医技术人才分布由上至下呈倒三角形(以孙思邈中医堂为例,现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64人,其中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四级孙思邈中医堂分别占54.26%、21.95%、22.57%、1.22%)。
(三)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两少两弱”
一是中药材种植和知名道地药材少、市场影响力弱。相较于汉中中药材种植129.66万亩,道地药材8味(入选“陕西十大秦药”5味),铜川市中药材种植仅30万亩,道地药材仅2味。
二是医药企业少、市场竞争力弱。安徽亳州现有医药企业227家,中医药产值达1664.1亿元。铜川市现有中医药关联企业71家,产值85亿元。
(四)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智慧中医平台建设不足,数据孤岛尚未有效链接,与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意愿还有差距。
二是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疗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供给不足,服务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深刻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要求
(一)坚持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
没有传承就不是正本清源的中医药学,没有创新就不是与时俱进的中医药学。传承不泥古就是要领悟精髓,不拘泥于经典,而要灵活应用;创新不离宗就是在守住根本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二)坚持优势互补与特色诊疗并重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和模式,有力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总结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论和规律,促进中医药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三)坚持文化引领与产业发展并抓
中医药学融合自然和人文科学精华,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实现中医药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医药贯通一二三产,可催生新业态,激活经济、吸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生态环境,是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要优势
(一)药王文化底蕴深厚
药王孙思邈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其大医精诚思想开创了传统医德思想体系。药王山已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已成为全省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庙会,孙思邈纪念馆是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窗口,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全省三个“国字号”节庆活动之一。
(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5个、孙思邈中医堂221家、中医专科医院13所、中医诊所60个,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院为骨干、孙思邈中医堂为支撑、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多层次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六)人才培养持续强化
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引育国家级名中医、陕西“千人计划”、全国师承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省级名中医、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首席科学家累计35人,人才体系不断健全。
铜川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存在“四个不够”
一是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体系化品牌化宣传不够。河南禹州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博物馆,浙江宁波开设全国首家中医药文创实体店,系列开发文创产品。
二是孙思邈代表性著作基础理论和经典名方挖掘利用不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60卷,8000多个药方均未开发利用。
三是中医药传承政策激励措施不够。江西樟树出台给予老药工1800元/月、学徒工1200元/月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传帮带。
四是民间经方验方和技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不够。
(二)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存在“两缺两难”
“两缺”体现在中医药领军人才短缺,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紧缺;“两难”体现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难,基层人才招录留用难。全市中医技术人才分布由上至下呈倒三角形(以孙思邈中医堂为例,现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64人,其中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四级孙思邈中医堂分别占54.26%、21.95%、22.57%、1.22%)。
(三)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两少两弱”
一是中药材种植和知名道地药材少、市场影响力弱。相较于汉中中药材种植129.66万亩,道地药材8味(入选“陕西十大秦药”5味),铜川市中药材种植仅30万亩,道地药材仅2味。
二是医药企业少、市场竞争力弱。安徽亳州现有医药企业227家,中医药产值达1664.1亿元。铜川市现有中医药关联企业71家,产值85亿元。
(四)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智慧中医平台建设不足,数据孤岛尚未有效链接,与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意愿还有差距。
二是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疗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供给不足,服务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深刻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要求
(一)坚持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
没有传承就不是正本清源的中医药学,没有创新就不是与时俱进的中医药学。传承不泥古就是要领悟精髓,不拘泥于经典,而要灵活应用;创新不离宗就是在守住根本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二)坚持优势互补与特色诊疗并重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和模式,有力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总结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论和规律,促进中医药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三)坚持文化引领与产业发展并抓
中医药学融合自然和人文科学精华,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实现中医药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医药贯通一二三产,可催生新业态,激活经济、吸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生态环境,是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要优势
(一)药王文化底蕴深厚
药王孙思邈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其大医精诚思想开创了传统医德思想体系。药王山已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已成为全省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庙会,孙思邈纪念馆是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窗口,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全省三个“国字号”节庆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