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5版
延安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源流关系,[7]以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指引高职教育的方向。其次,高职院校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与阐释,可以从高职教育的命题入手,比如延安精神与产教融合、延安精神与“双高建设”,延安精神与工匠精神等,以延安精神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精神支撑。最后,高职院校应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延安精神实现系统对接,研究阐释延安精神与高职生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的关系,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认同。
  (二)将延安精神“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发挥思政课在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讲准延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要将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讲准确。把准价值引领方向,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8]其次,讲深延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助历史和国际的案例、事实、素材,通过深入、生动、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从而深化文化自信培育。再次,讲透延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要把道理讲透,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有问题意识。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高职生的学情,只有把准其价值观困惑及其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二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后,讲活延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要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提升内容讲授的思想性与趣味性,在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上下功夫。要善于把抽象的道理、哲理和情理融于生动的故事、事例和素材之中,讲好延安时期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文化自信在高职生心中扎根。话语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亦十分必要。运用鲜活、“接地气”的语言或者网络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要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可以创新运用诸如情境式、问题链等教学法,AI、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促进学习体验和文化自信培育效果的提升。
  (三)提升“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过程。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需要打开“大思政课”的视野和格局。首先,要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追求和学生的文化需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梳理党史教育、主题教育成果以及延安精神研究与阐释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校史馆(文化馆)与校本文化资源融合,以打造品牌活动为抓手,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还可以利用校园新媒体和社团活动(红色文艺创演),使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育人价值在校园中得到充分彰显。其次,可以打造红色课程思政建设品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各门课程中挖掘育人元素,在课程教学、实习实训中渗透革命精神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延安精神可以转化为专业学习和未来生活的支撑力。最后,要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文化育人场域,将延安精神外化于行,要让学生亲眼见、亲耳听、亲身体验,自觉将个人命运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福祉联系起来,成为弘扬、传播、信仰革命精神的坚定力量。要善于调动社会资源铸魂育人,积极建设好校外实践基地,利用革命旧址资源开发现场专题教学,开展社区(乡村)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页。
  [3]龚云:《延安时期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载《红旗文稿》,2015(17):5页。
  [4]张金锁:《延安精神》,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53页。
  [5]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12-08。
  [6]《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7]张晨宇:《高校立德树人中弘扬延安精神的意义》,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03):94页。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求是》,2021(14)。
  作者简介
  叶 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