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
临床医学院学生第4、第5、第7党支部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刀尖》
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有所降低。此外,由于医学生的培养周期长且层次多样,医学院校在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上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补足其精神上的“钙”,在当前医学院校党建工作中刻不容缓。
党性教育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本质、结构功能、运动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属于可知论范畴,它构成了一个时代人类科学意识的核心理念,各级党组织在其指引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党性教育,其主旨就是提升党员对于组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党内发起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塑造个人品格的必修课,由此激励党员发扬模范作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领导地位和纯洁性的关键。[1]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党员强化党性教育,有利于重建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推动全面发展,对形成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校风有极重大的意义。
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
(一)医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医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原因并不纯粹,缺乏稳固的政治理念和观点。目前,医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求职就业时脱颖而出,缓解就业焦虑,他们用各种砝码和光环装饰自己。于是,有的学生急于进入党组织,以此来证明自己优秀;有的学生认为入党成为党员是“有面子”“有优越感”的一种手段;还有部分学生只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跟风,对入党的概念不清晰。这些不纯的入党动机,使得医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积极性降低,给医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
(二)医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
部分医学生成为党员后,他们认为入党前已经掌握了党的基本理念知识,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完成了积极分子培训,觉得无需再严格约束自己,也没必要再使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因此,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减弱,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宽松,时常以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身体不适为借口,不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对时事政治也漠不关心,缺乏政治敏感度,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来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G省Y医学院在实习生党员的学习上存在类似问题,党员外出实习和党支部缺少联系,实习任务中忽略主动学习等,上述因素直接或间接削弱了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作用,导致党组织失去活力,无法吸收先进思想,停滞不前。
(三)对医学生党员教育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不足
一些学生在加入党组织后,出现思想懈怠、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积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后续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存在不足。许多党组织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要么制定了却束之高阁,要么仅停留在纸面上,实际行动中未能落实。许多医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后,对党没有归属感,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也不在乎周围同学的看法,其他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的医学生党员也跟着随波逐流。实习医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在实习期间,其党内生活应由所在实习医院负责,然而,由于学校党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衔接不畅,造成学校的党支部很难管到这一群体,实习医院又不想管,进而使实习医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出现盲点。
(四)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薄弱
许多高校的党务工作队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基础和保障。[2]首先,伴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学生党员人数持续增长,这无疑加大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其次,许多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由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负责,但他们还需要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心理辅导、学风建设以及大量的行政工作,这就使他们很难把更多精力放在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并且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力的辅导员队伍人员不稳定,流动
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有所降低。此外,由于医学生的培养周期长且层次多样,医学院校在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上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补足其精神上的“钙”,在当前医学院校党建工作中刻不容缓。
党性教育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本质、结构功能、运动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属于可知论范畴,它构成了一个时代人类科学意识的核心理念,各级党组织在其指引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党性教育,其主旨就是提升党员对于组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党内发起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塑造个人品格的必修课,由此激励党员发扬模范作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领导地位和纯洁性的关键。[1]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党员强化党性教育,有利于重建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推动全面发展,对形成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校风有极重大的意义。
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
(一)医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医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原因并不纯粹,缺乏稳固的政治理念和观点。目前,医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求职就业时脱颖而出,缓解就业焦虑,他们用各种砝码和光环装饰自己。于是,有的学生急于进入党组织,以此来证明自己优秀;有的学生认为入党成为党员是“有面子”“有优越感”的一种手段;还有部分学生只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跟风,对入党的概念不清晰。这些不纯的入党动机,使得医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积极性降低,给医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
(二)医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
部分医学生成为党员后,他们认为入党前已经掌握了党的基本理念知识,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完成了积极分子培训,觉得无需再严格约束自己,也没必要再使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因此,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减弱,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宽松,时常以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身体不适为借口,不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对时事政治也漠不关心,缺乏政治敏感度,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来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G省Y医学院在实习生党员的学习上存在类似问题,党员外出实习和党支部缺少联系,实习任务中忽略主动学习等,上述因素直接或间接削弱了大学生党员发挥引领作用,导致党组织失去活力,无法吸收先进思想,停滞不前。
(三)对医学生党员教育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不足
一些学生在加入党组织后,出现思想懈怠、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积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后续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存在不足。许多党组织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和评价机制,要么制定了却束之高阁,要么仅停留在纸面上,实际行动中未能落实。许多医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后,对党没有归属感,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也不在乎周围同学的看法,其他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的医学生党员也跟着随波逐流。实习医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在实习期间,其党内生活应由所在实习医院负责,然而,由于学校党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衔接不畅,造成学校的党支部很难管到这一群体,实习医院又不想管,进而使实习医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出现盲点。
(四)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薄弱
许多高校的党务工作队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的基础和保障。[2]首先,伴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学生党员人数持续增长,这无疑加大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其次,许多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由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负责,但他们还需要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心理辅导、学风建设以及大量的行政工作,这就使他们很难把更多精力放在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并且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力的辅导员队伍人员不稳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