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西新城创新发展结硕果
沣西新城第一个海绵项目同德苑小区
部委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聚集了沐秦科技、酷哇机器人、六环传动、一方平康等一批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硬科技企业,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智慧环卫车队、自动驾驶小巴等 “无人应用场景”在新城随处可见,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二)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2019年以来,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90个,总投资1213.33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形成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建成西安交大创新港、三一西安产业园、丝路欢乐世界等一批大项目,三一智造产业园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投产,主导产业正加速聚集,区域吸引力持续提升。
(三)全力推进产城融合
坚持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同规划、同建设,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配套系统化、城市服务便利化的要求,建设全国首个以“硬科技”为主题的产业园区——西部云谷,按照“九园一岛”发展模式,打造“政产学研投金”六个维度九大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西部科技创新港综合划分办公、商业、居住等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便民生活圈。
创新城市建设水平,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践行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大力探索应用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在国内率先探索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为了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实现对地质环境无干扰,邀请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对技术应用进行长期监测和科学论证,通过“院士带队、长期监测、科学论证”确保能源利用“稳定、安全、可靠”,目前,该技术已输出郑州、兰州等地,累计推广应用供暖面积2700万平方米,一个采暖季可替代标煤41.6万吨,减少CO2排放量约111.8万吨,减少SO2排放量约353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500吨,减少粉尘排放量约4030吨。自2018年获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化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效率,拓宽增量资产建设渠道,在试点区域内构建公平的电力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底,推广地热能供热面积2200余万平方米,建成投运950万平方米。目前,试点区域内已规划建成110千伏科创1号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宋东变电站预计今年年底投运。全面推广灰水利用、立体绿化、太阳能集热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采暖沣西经验”。
(二)建设全域海绵城市
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要求,自获批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按照“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探索建立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着力构建建筑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和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累计建成海绵型园区39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110余公里、公园绿地380万平方米,完成报批8项海绵城市省级地方标准,建设技术标准亮相巴黎气候大会;形成科研成果
部委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聚集了沐秦科技、酷哇机器人、六环传动、一方平康等一批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硬科技企业,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智慧环卫车队、自动驾驶小巴等 “无人应用场景”在新城随处可见,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二)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2019年以来,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90个,总投资1213.33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形成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建成西安交大创新港、三一西安产业园、丝路欢乐世界等一批大项目,三一智造产业园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投产,主导产业正加速聚集,区域吸引力持续提升。
(三)全力推进产城融合
坚持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同规划、同建设,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配套系统化、城市服务便利化的要求,建设全国首个以“硬科技”为主题的产业园区——西部云谷,按照“九园一岛”发展模式,打造“政产学研投金”六个维度九大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西部科技创新港综合划分办公、商业、居住等城市服务功能,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便民生活圈。
创新城市建设水平,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践行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大力探索应用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在国内率先探索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为了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实现对地质环境无干扰,邀请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对技术应用进行长期监测和科学论证,通过“院士带队、长期监测、科学论证”确保能源利用“稳定、安全、可靠”,目前,该技术已输出郑州、兰州等地,累计推广应用供暖面积2700万平方米,一个采暖季可替代标煤41.6万吨,减少CO2排放量约111.8万吨,减少SO2排放量约353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500吨,减少粉尘排放量约4030吨。自2018年获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化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效率,拓宽增量资产建设渠道,在试点区域内构建公平的电力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底,推广地热能供热面积2200余万平方米,建成投运950万平方米。目前,试点区域内已规划建成110千伏科创1号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宋东变电站预计今年年底投运。全面推广灰水利用、立体绿化、太阳能集热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采暖沣西经验”。
(二)建设全域海绵城市
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要求,自获批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按照“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探索建立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着力构建建筑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和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累计建成海绵型园区39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110余公里、公园绿地380万平方米,完成报批8项海绵城市省级地方标准,建设技术标准亮相巴黎气候大会;形成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