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6版
沣西新城创新发展结硕果
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获批专利20余项,成果应用100余处。经过这些年的跟踪监测,新城地下水位上升了3.43米,海绵城市建设对涵养地下水的作用充分显现。建成全国全域化运营里程最长综合管廊,全球首创智慧管廊“区块链+管廊机器人”在线监测系统,助力开启人工智能2.0时代。
  (三)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我们大力推广运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在全省率先制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推动绿色建筑由单体项目示范向区域整体推广转变,累计推广绿色建筑17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340万平方米。同时,招引了三一西安产业园,其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建筑已成为行业标准,具有工程质量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四)建设智能化综合管廊
  2020年8月底,全球首个“区块链+管廊机器人”智能巡检监测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沣西新城综合管廊开启了人工智能2.0时代,该系统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管廊机器人智能巡检监测系统,打造集机器人、智能井盖、消防系统、数据服务引擎等于一体的三维地下管网应用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管廊内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远程监控有效处理相关信息,大幅提升管廊运维智慧化水平。经过实践探索,沣西新城实现了“四个做到”:做到规划设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城市地面“拉链路”和城市上空“蜘蛛网”的问题;做到建设标准接地气,实现地下管线集中布设、立体衔接、互通共享,建设运营成本由其他地区的平均每公里1亿元下降到700万元;做到管理运营市场化,成立了管廊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公司,累计运营综合管廊100公里,运营收入超过2亿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做到融资模式多渠道,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沣西新城综合管廊(一期)项目不超过5亿元、10年期收益专项债券发行,这是我国第一笔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开辟了一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新渠道。
  创新公共服务,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扎实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面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自2017年托管社会事务以来,累计投入40亿元新建各级各类学校21所,投入2亿元对沣西中学、大王中心校等30余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学校数量由原来的44所增至65所,现有教职工1788人),辖区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大力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战略,先后引入15名省内名校校(园)长以及省市骨干教师担任新建学校校(园)长,引入高新教育、师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组建6个市级“名校+”共同体,率先成立沣西第一小学、沣西实验学校、文教园第一小学3个“名校+”集团化办学单位,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西咸新区中心医院建成投运,创新港医院即将开诊投运,大王卫生院通过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验收并建成区域检验中心,马王卫生院建成区域影像中心并实现了远程检验、远程诊疗,有效满足了辖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体制活、政策优、创新强”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标准统一、审查严格、流程规范、环节精简、结果即推”原则,创新推出政务服务720°全场景VR办事指南,建立了“1+4+N”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通了审批链,织密服务网,组建帮办代办团队,实施标准化审批服务,审批时限整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