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8版
陕南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11-2022紫阳县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图2011-2022紫阳县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图

2018年紫阳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同年被授予“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202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该县坚持用先进的理念规划城乡、引领发展,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增强。县城总规、蒿坪重点镇总(控)规修编、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县城老城特色旅游文化街区、西门河新区、任河嘴新区、曹家坝片区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县城形象和品位不断提高,聚集能力全面提升。蒿坪、向阳副中心和重点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蒿坪镇2019年被列入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焕古镇入选全省旅游特色名镇文化名镇,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城关镇青中村、高滩镇蓼坝村、向阳镇贾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焕古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营梁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蒿坪村、权河村、青中村相继入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根据诺瑟姆的“S”曲线城镇化发展轨迹,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时发展处于加速状态,在50%水平时加速度达到最高点。2022年紫阳县城镇化率为46.07%,证明该县城镇化仍处于加速期,农村推力和城镇拉力相互作用,城乡融合发展的合力仍然强大。
  存在困难与问题
  1、城镇化率仍然偏低
  近年来,紫阳伴随着脱贫攻坚和移民搬迁政策的大好机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28.03%提高到2022年的46.07%,年均增长1.64个百分点。但截至2022年底,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市6.2个百分点、全省23.56个百分点、全国19.15个百分点,在安康市十县(区、市)中仅高于镇平县0.89个百分点。
  2、城镇化质量不高
  在脱贫攻坚期间,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享受政策优惠进城入镇购房,快速城镇化必然导致城镇化质量下降,“半城镇化”现象尤为为突出。不少家庭面临“收入不高,支出不低”的窘境,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耕半陪”的家计模式、“城县乡三栖”的居住格局。为了维持家庭支出,大部分家庭普遍采取老人在村务农、妻子在县陪读兼业和丈夫在外务工,或者公公在村务农、婆婆在县陪读兼业和年轻夫妻在外务工的模式。另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全县常住人口由2011年的28.25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25.73万人,十一年间常住人口净流出2.52万人,年均流出0.23万人。人口外流仍有加剧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追逐县外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是主因。
  3、全域规划编制滞后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发展阶段所限等原因,县乡村一体规划衔接互补明显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不完善,规划审批、许可随意性大,规划审批后期管理不到位,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乱建乱占滥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城镇整体建设水平及规划落实。
  4、产业支撑明显不足
  受县域经济发展所限,城镇功能分区不明显,产业发展较慢,作为城镇化主要动力来源的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实力雄厚且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少,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产业带动和就业牵引能力不强。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凸出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核心短板,城镇供排水管道密度、路网密度、绿化覆盖率指标等方面差距较大。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配套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严重,镇村部分教育、医疗资源闲置浪费,呈现“城挤乡闲”局面。
  对策建议措施
  1、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准确把握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发展定位,以国土空间一体规划为引领,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着力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梯度建设“县城+副中心+重点镇+中心村”的多层级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节点,健全县乡村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大体相当、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等、居民生活质量大体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