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应有之义。和美乡村的“美”是外在的“形”,“和”则是内在的“魂”,建设和美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新媒体是“三农”政策的忠实宣传者,建设和美乡村的积极实践者,农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乡村文明新风尚的主动引领者。应对新挑战,新媒体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精品意识、完善县级融媒体、净化网络生态,提升农民媒介素养。
党的二十大提出,未来五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新媒体是服务“三农”,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是媒体人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准确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其内涵更为丰富,要求更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和美乡村的“美”是外在的“形”,“和”则是内在的“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1、和美乡村是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之“和”
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是乡村的最大优势,恰当处理乡村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要求,将乡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乡村价值。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坚持自然和谐、因地制宜的乡建原则,注重生态保护。民居建筑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顺应地势地貌;建筑用材要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就地取材,减少东挖西填。如此,乡村之美方能得以充分展现,乡村也才能真正成为宜居之地。
2、和美乡村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之“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乡村必然是百业并举、各得其所的产业体系。建设和美乡村,就要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多功能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现代种养业提质增效,又要发展林果和菌草业;既要推进土特产品精深加工再上新台阶,又要挖掘传承乡村仿古建筑、草编、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既要继续完善乡村物流、快递网点配套设施,又要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既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又要扶持引导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既要确保大宗农产品稳定增产,又要努力扩大各具优势的小杂粮、杂果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各类劳动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长效减贫与就业增收机制,乡村也才能真正成为宜业之地。
3、和美乡村是多元主体之“和”
用发展的眼光看,和美乡村将是有出有进、开放包容的乡村,是多元主体的汇聚与集成。一方面,和美乡村的建设主体是多元的,除村集体和村民以外,还包括政府、企业、乡贤和其他社会组织。这些主体虽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但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可以扬长避短、协同互补,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同频振动,发挥大联动、大合唱的作用。另一方面,和美乡村的居住主体也必然是多元的。从发展趋势看,和美乡村会有很多新居民源源不断加入。这些新居民包括:与乡村有各种亲缘关系退休后返回原籍、在外创业打拼多年又回归乡村的返乡人;心系故土、有家乡情怀的社会贤达;厌倦城市生活自愿回乡村休闲康养的“非转农”者;在乡村办农场、搞承包或旅游开发的半城半乡人。这些新居民,不仅给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而且还是乡村新思想、新观念的引领者,新风尚、新技能的
党的二十大提出,未来五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新媒体是服务“三农”,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是媒体人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准确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其内涵更为丰富,要求更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和美乡村的“美”是外在的“形”,“和”则是内在的“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1、和美乡村是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之“和”
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是乡村的最大优势,恰当处理乡村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要求,将乡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乡村价值。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坚持自然和谐、因地制宜的乡建原则,注重生态保护。民居建筑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顺应地势地貌;建筑用材要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就地取材,减少东挖西填。如此,乡村之美方能得以充分展现,乡村也才能真正成为宜居之地。
2、和美乡村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之“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乡村必然是百业并举、各得其所的产业体系。建设和美乡村,就要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多功能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现代种养业提质增效,又要发展林果和菌草业;既要推进土特产品精深加工再上新台阶,又要挖掘传承乡村仿古建筑、草编、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既要继续完善乡村物流、快递网点配套设施,又要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既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又要扶持引导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既要确保大宗农产品稳定增产,又要努力扩大各具优势的小杂粮、杂果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各类劳动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长效减贫与就业增收机制,乡村也才能真正成为宜业之地。
3、和美乡村是多元主体之“和”
用发展的眼光看,和美乡村将是有出有进、开放包容的乡村,是多元主体的汇聚与集成。一方面,和美乡村的建设主体是多元的,除村集体和村民以外,还包括政府、企业、乡贤和其他社会组织。这些主体虽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但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可以扬长避短、协同互补,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同频振动,发挥大联动、大合唱的作用。另一方面,和美乡村的居住主体也必然是多元的。从发展趋势看,和美乡村会有很多新居民源源不断加入。这些新居民包括:与乡村有各种亲缘关系退休后返回原籍、在外创业打拼多年又回归乡村的返乡人;心系故土、有家乡情怀的社会贤达;厌倦城市生活自愿回乡村休闲康养的“非转农”者;在乡村办农场、搞承包或旅游开发的半城半乡人。这些新居民,不仅给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而且还是乡村新思想、新观念的引领者,新风尚、新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