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职后培训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和具体;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有表达、讨论和交流观点以及展示和演练等需求,应注重参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抽象的理论灌输;在培训结束后,参与培训的乡村教师有检测培训的有效性的需求,所以也应做好培训项目完成后的需求调研工作和收集各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教师培训内容。
另一方面,尊重乡村教师的意愿,进行分层培训。除了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设需求,不同职务及资历、任教年限等培训对象往往有不同的专业需求,例如新任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及策略、课堂管理方面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任教五年的乡村教师有着学生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任教十年及以上的资深教师有着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因而需要依据乡村教师自主选择进行适当的分层培训,推进菜单式培训。
(二)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乡村教育仍处于“文化弱势”边缘,大部分乡村教师追求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应急性,并不完全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虽然专题讲座式集中培训是有必要的,但乡村教师培训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且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内容,多采用讲座式培训方式;对于乡村振兴具体实践行动、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及策略等内容,多采用案例分析式培训方式。
此外,还应关注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生成性特征,灌输性质的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和知识建构性。所以培训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个讲授者,其实不同经历背景的教师在实际工作实践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特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教师培训中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乡村教师培训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现成的资源,主动建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突出乡村教师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针对乡村地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教师分散等劣势,对乡村教师进行远程培训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乡村教师搭建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平台,让乡村教师可以自由自主地对各种优质资源进行在线学习,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便利性。高质量的优质学习资源,包括国培项目、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典型案例等都应按要求以培训课件或视频资料等形式不定期上传到平台,共享学习资源,让乡村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培训时间,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进行观看学习,使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三)完善培训评估考核制度
合理的考核是培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外部激励不够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改进对乡村教师培训考核评估,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业后评价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完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结业后评价则是关注教师培训项目结束后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师将所学知识转移到学校和班级,并最终影响学校、班级和学生成绩的能力,是衡量培训项目有效性的最终指标。
此外,为了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乡村学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可以依据《教师培训过程量化考核细则》及《教师培训任务效果考核标准》等政策文件,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成果做出科学考量。考核评估结果应当与乡村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编制聘用等外部激励相挂钩,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乡村教师,学校应当予以表彰,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以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乡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这些外在的激励往往是内在发展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使乡村教师从内心渴望学习,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体现,而乡村教师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所以要仅仅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兴教之源、育才之本,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3]肖正德:《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载《教育研究》,2020(11):135-144页。
[2]肖正德、谢计:《新生代乡村教师之乡村“局内人”文化身份建构——基于地方性知识教学的视角》,载《中国教育学刊》,2021(11):87-92页。
[4]谭有模:《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的困境及探索》,载《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2):119-120页。
作者简介
金 珊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研究
另一方面,尊重乡村教师的意愿,进行分层培训。除了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设需求,不同职务及资历、任教年限等培训对象往往有不同的专业需求,例如新任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及策略、课堂管理方面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任教五年的乡村教师有着学生发展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任教十年及以上的资深教师有着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因而需要依据乡村教师自主选择进行适当的分层培训,推进菜单式培训。
(二)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乡村教育仍处于“文化弱势”边缘,大部分乡村教师追求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应急性,并不完全追求培训内容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虽然专题讲座式集中培训是有必要的,但乡村教师培训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且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内容,多采用讲座式培训方式;对于乡村振兴具体实践行动、学科教学、教学方法及策略等内容,多采用案例分析式培训方式。
此外,还应关注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生成性特征,灌输性质的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和知识建构性。所以培训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个讲授者,其实不同经历背景的教师在实际工作实践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特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教师培训中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乡村教师培训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现成的资源,主动建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突出乡村教师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针对乡村地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教师分散等劣势,对乡村教师进行远程培训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乡村教师搭建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平台,让乡村教师可以自由自主地对各种优质资源进行在线学习,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便利性。高质量的优质学习资源,包括国培项目、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典型案例等都应按要求以培训课件或视频资料等形式不定期上传到平台,共享学习资源,让乡村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培训时间,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进行观看学习,使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三)完善培训评估考核制度
合理的考核是培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外部激励不够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改进对乡村教师培训考核评估,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业后评价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完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结业后评价则是关注教师培训项目结束后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师将所学知识转移到学校和班级,并最终影响学校、班级和学生成绩的能力,是衡量培训项目有效性的最终指标。
此外,为了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乡村学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可以依据《教师培训过程量化考核细则》及《教师培训任务效果考核标准》等政策文件,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成果做出科学考量。考核评估结果应当与乡村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编制聘用等外部激励相挂钩,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乡村教师,学校应当予以表彰,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以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乡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这些外在的激励往往是内在发展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使乡村教师从内心渴望学习,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体现,而乡村教师是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所以要仅仅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兴教之源、育才之本,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3]肖正德:《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载《教育研究》,2020(11):135-144页。
[2]肖正德、谢计:《新生代乡村教师之乡村“局内人”文化身份建构——基于地方性知识教学的视角》,载《中国教育学刊》,2021(11):87-92页。
[4]谭有模:《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的困境及探索》,载《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2):119-120页。
作者简介
金 珊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研究